新華網 正文
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國家連片特困地區的一天
2017-06-14 20:10:2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題: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國家連片特困地區的一天

  新華社記者

  同樣的日出日落,有了不同的風景;同樣的人們,過上不一樣的日子。

  2011年底頒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將14個連片特困地區正式列為新階段扶貧攻堅主戰場。2012年6月14日,國務院扶貧辦公布14個全國連片特困地區分縣名單。

  6月14日,新華社記者回訪這一片片土地,實地感受5年來的點滴變化,用文字、鏡頭實時“直播”所聞所見——

  這日子,真真切切;這日子,溫暖甜蜜。

  6月14日,黑龍江省龍江縣哈拉海鄉西裏村貧困戶龍雙山趕著牛吃草。新華社記者 王建 攝

  晨曲,在“孕育”中開啟

  淩晨4點,大興安嶺南麓已現曙色。

  迎著第一縷陽光,龍雙山趕著兩頭大母牛,走向天際線。

  村莊的那一頭,有個很大的草甸,是天然的放牧場。

  龍雙山52歲,黑瘦精幹。這位黑龍江省龍江縣哈拉海鄉西裏村的貧困戶,妻子常年患病,失去勞動能力;前幾年哥哥患肺癌,花掉所有的積蓄,欠下外債。這兩頭牛,是全家的希望。

  為實施精準扶貧,哈拉海鄉實施肉牛養殖扶貧項目,對貧困戶實行“扶貧牛”全改良、改良牛全回收、回收牛全高價的配套扶貧措施。

  去年5月,縣、鄉兩級共補助1萬元,龍雙山自籌6000元購買了這兩頭母牛。根據協議,這兩頭母牛産下的改良和牛犢飼養6個月,將以每斤18元的價格,賣給龍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

  兩頭母牛步子一天比一天沉緩,讓龍雙山喜在心裏,它們都已受孕,下個月就要産下小牛犢了。

  草甸上,青青小草帶著露水。藍天白雲下,兩頭牛吃著草,清晰傳來扯斷草根的聲音。

  龍雙山給記者算賬:一頭犢牛飼養6個月,可長約400斤,能賣7200元,扣除養殖成本,一頭犢牛凈賺5000元;家中23畝地一年收入6000多元;妻子還享有低保,每年2000元。一年的主要收入將達1.8萬元。

  “有政府的幫助,脫貧一定有希望。”龍雙山説。

  6月14日,河北省阜平縣砂窩鄉林當溝村村民張曉量在溫棚採摘食用菌。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千裏之外,太行山區。

  早上7點,村民在河北阜平縣現代食用菌核心園區開始新的一天。

  “你們4個去大棚間苗,剩下的到這個棚來摘蘑菇。”張曉量給雇的日工們安排完工作後,也鑽到大棚裏摘起蘑菇。

  張曉量是砂窩鄉林當溝村人,去年租種蘑菇大棚成功脫貧,今年當起了“小老板”。

  張曉量説,眼下正是蘑菇採摘旺季,從早上7點開始,直到第二天淩晨,要一遍遍不停地採摘、分揀,採摘不及時的話,好蘑菇就會成為次等品。

  1個小時過去了,大棚內的蘑菇已經被採摘一遍。記者數了數,裝滿了20多個塑膠筐。“這些能賣1000多塊錢。”張曉量説。

  去年,阜平縣號召貧困戶種蘑菇脫貧,由龍頭企業提供培植蘑菇的菌棒,産出的蘑菇由企業以保護價收購,農戶只需按要求種植、採摘,基本穩賺不賠。懷著試試看的心情,張曉量開始包棚種蘑菇。

  “去年兩個棚掙了4萬多元,年底就脫貧了。”張曉量説,今年他有3.5個棚,估計能分到10萬元以上。

  “鄉親們明白,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政府政策這麼好,提供貸款,還提供技術,只要勤快點,就能脫貧。”張曉量説。

  6月14日,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杜槐村麻鴨養殖基地,甘平安正在放養麻鴨。新華社發

  喜悅,從鄉土中捧出

  大別山區,河南省光山縣杜槐村。

  這一天,吃過早飯,貧困戶匡自明夫婦像往常一樣,來到村裏的麻鴨基地上班。匡自明打開麻鴨蛋倉庫,整理庫房;妻子梁光枝換上衣服,卷起袖子熟練地淘洗鴨蛋……

  麻鴨基地老板叫甘平安,以前在廣州做服裝生意,2008年,在縣招商引資政策吸引下,回鄉創業。

  “我嘗過貧窮的滋味,現在有錢了,不能忘了鄉親。”甘平安回鄉後成立了林茶專業合作社。去年初,辦起了麻鴨養殖基地,養殖麻鴨5萬余只,雇請了400多名當地貧困群眾。

  2015年,53歲的匡自明突發腦中風偏癱,生活陷入困境,成為貧困戶。2016年,甘平安讓匡自明擔任倉庫保管員,讓他妻子做麻鴨蛋加工員,兩人每月有五六千元收入,快速實現脫貧。

  這些年,縣裏建立了科技人員對接聯繫制度,為甘平安及時提供農業技術和資訊咨詢服務;通過縣級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減少其企業抵押貸款負擔。甘平安越做越順,已帶動各村4200戶、1.2萬人從事麻鴨養殖業,産品遠銷廣東、福建等18個省。

  以赤子之心回報故土、留住鄉愁的,不只是甘平安。

  這是6月14日拍攝的寧夏西吉縣龍王壩村一景。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14日清晨,龍王壩村從寧靜中醒來。保潔員董蓮花開始打掃村道,民宿業主李紅紅正在為周末的遊客準備房間……

  龍王壩村位于寧夏西吉縣,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

  2010年開始,村裏大學生焦建鵬返鄉創業,在政府農牧、旅遊、林業等部門政策、資金扶持下,發展起林下養殖,建設了生態餐廳,成立了旅遊公司,把龍王壩村打造成寧夏著名旅遊鄉村,年接待遊客量超過10萬人次。

  當天,焦建鵬正在貴州參加鄉村休閒旅遊培訓,得知記者來到龍王壩村採訪,熱情通過微信為記者作“遠端導遊”,盡地主之誼。

  “建議你上山頂的窯洞賓館看看,那裏視野最好了。村裏的油牡丹也已經開花了……”

  窯洞賓館、休閒餐廳、兒童娛樂、採摘大棚、農家民宿從高到低依次沿著山坡排開;遠處旱垣上的梯田已經退耕,昔日裸露的黃土全被綠色植物覆蓋;村裏民宿一條街上,硬化道路幹凈整潔,花香四溢……

  中午剛過,遊客就多了起來。

  “龍王壩村改變了西海固惡劣的環境,保留了旱垣的文化和鄉愁。”來自銀川的一位遊客感嘆。

  村民角色也隨之轉換:年輕人開民宿、做服務員,老年人當保潔、開商店……2015年,龍王壩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9200元,成功脫貧。

  贠亞莉從西吉縣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回到村裏從事餐飲業。“只要好好幹,相信在村子裏也可以當白領。”她對記者説。

   1 2 3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相關新聞
  • 山西超常規舉措確保深度貧困群體脫貧
    山西省委、省政府日前在全省確定10個深度貧困縣、3350個深度貧困村以及若幹深度貧困群眾,並決定在未來幾年採取超常規舉措,集中力量攻堅,確保深度貧困群體與全省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
    2017-06-14 15:48:38
  • 調研手記:讓不朽的精神撐起脫貧的脊梁
    除了自家的沙地,她又從其他村民家租來10多畝地來種,打下的玉米用來喂豬。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在地裏忙碌,照顧兩個孫子,餵養6只小豬,她沒有時間唉聲嘆氣。
    2017-06-13 09:51:36
  • 奮力邁向希望的明天——吉林白城特困片區脫貧攻堅調研記
    位于片區內的吉林省白城市,貧困發生率近20%,貧困總人口超過20萬。這裏的脫貧攻堅進展怎麼樣?成效有多大?困難群眾生産生活真實情況怎樣?心態如何?近日,新華社記者來到白城多個“國貧縣”實地調研、追尋答案。
    2017-06-12 15:13:48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無現金”進程中的公交點鈔員
    “無現金”進程中的公交點鈔員
    雙城記:跨境學童的一天
    雙城記:跨境學童的一天
    倫敦一高層建築發生火災
    倫敦一高層建築發生火災
    美司法部長國會作證否認“通俄”
    美司法部長國會作證否認“通俄”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6009112114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