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關注特殊兒童:“我們也要去適應孩子”
2017-06-06 16:18:0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上海6月6日電(記者郭敬丹、趙鵬)中國福利會近日啟動關愛特殊兒童的“海星之願”愛心項目,專家表示,幫助特殊兒童的成長需要愛心、更需要“專業”,應努力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

  項目啟動儀式當天,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開設健康咨詢室。一上午的時間,特殊教育、早期幹預與康復治療教師蘇秀燕已經為十幾個家庭做了健康咨詢。

  面對自閉症、視障、聽障、智力殘疾等眾多特殊兒童的家庭,蘇秀燕表示,完全治愈難以達到,不斷走向更大的“康復”是這些特殊兒童從童年到成年一直的努力方向。

  “好照顧、好家人、好幫手、好公民,這是一種根據障礙程度劃分出的四個發展目標。”蘇秀燕告訴記者,孩子長大後能夠進入社會生活,這是最好的情況。對于症狀嚴重的患兒,教師也會和家長一起,讓他們至少變得容易照顧。

  “容易照顧”,在實際情況中,卻不是個容易達到的目標。“特殊兒童需要的不僅僅是愛心,還有‘專業’。”蘇秀燕強調,作為特殊兒童教育工作者,醫學、心理、康復等方面的知識都要涉及,這樣才能去教孩子、教家長。

  蘇秀燕表示:“我們總是想讓孩子適應我們,希望他們‘正常’,其實某種程度上,我們也要適應這些孩子。”

  “適應孩子”,除了適應現狀,也要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

  “我常想,上帝為我的孩子關上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他打開一扇窗。”15歲的戴佳豪患有自閉症,他的媽媽卻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屬于兒子的“那扇窗”。

  終于,戴佳豪11歲時,在樂器小號中“找到了自己”。兩年來,他參加城市青少年交響樂團,每周到少年宮訓練,和健全的孩子們一起,他甚至走上了國際舞臺。

  通過藝術幫助孩子走出“困境”,是特殊教育的一部分。據介紹,“海星之願”是以戲劇方式幫助特殊兒童的愛心項目。針對4至16歲階段認知障礙兒童,將通過引進特殊兒童戲劇及工作坊、開展大師班、劇目本土化創作等方式,為特殊兒童沉浸式藝術分享體驗和特殊教育帶來新的理念和方法。

  “當然,幫助特殊兒童,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康復專家史惟教授提出,從硬體上來説,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的可及性、可獲得性,對特殊兒童家庭很重要。“目前來看,整個社會對于特殊人士的接納還沒有足夠的願望和意識,這也是我們要努力改進的。”

  史惟表示,特殊兒童的成長,不一定都是以“進入社會工作”為目標,“但要努力為他們提供足夠多的接觸社會、接觸人群的機會,讓他們在離開學校之後,不是只能待在家裏,而是也有盡可能豐富的生活。”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光繪畢業照
    光繪畢業照
    命運因高考改變
    命運因高考改變
    上海舉行海上安全及防污染綜合處置演習
    上海舉行海上安全及防污染綜合處置演習
    山東臨沂一化工企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 明火已被撲滅
    山東臨沂一化工企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 明火已被撲滅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0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