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鄉村遊1年營收超5700億 有地方資本把農民"擠出去"
2017-05-21 07:42:08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制圖:蔡華偉

  原標題:鄉村旅遊如何健康成長?

  鄉村遊只是打牌吃飯?

  推進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新業態

  旅遊愛好者王新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她經常利用節假日去周邊遊玩。前不久,一趟去古北水鎮的經歷讓她難忘:“平時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來到鎮裏逛民俗文化街、住民宿,遠離城市喧鬧,滿身疲憊得到了舒緩。”

  江蘇南京的白領何明喜歡採摘,他説:“親手摘的水果,吃起來更甜。鄉村空氣清新,養眼又洗肺,一天下來,身心得到徹底放松。”

  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不少城市居民外出的熱門選擇。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

  紅火背後,鄉村旅遊面臨成長煩惱。何明抱怨:“過了採摘時節,一些景點變得冷清,有的甚至關門謝客,想玩都找不到合適的去處。”王新説,周圍的農家樂都差不多,基本上是吃飯、打牌、釣魚老三樣,玩過幾次,很快失去新鮮感。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説,2016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上規模的各類經營主體已達30多萬個,但採摘園數不勝數,能細看可回味的不多,産品特色不明顯,經營方式單一,無法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同質同構問題已經嚴重制約産業健康發展。

  “造成同質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規劃師宋增文認為,有的鄉村旅遊尚處于初級階段,景區建設簡單模倣,盲目跟風;有的地方優質資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傳統村落、傳統農作方式、特色物産利用方式粗放,特色不足。

  “從消費端來説,雖然旅客的消費能力在提升,但對價格敏感度仍然高,不少人存在‘到農村玩等于價格便宜’的誤區。這種消費心態制約了鄉村旅遊向精品化邁進的步伐。”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説。

  推進鄉村旅遊業態多樣化,勢在必行。宋增文建議,創新鄉村旅遊的新業態,要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推動“生態+”“文化+”“時尚+”等跨界融合,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開發民俗文化、養生養老、農業公園等新形式,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

  一些地方不斷探索鄉村旅遊新業態。陜西省禮泉縣袁家村幹旱貧瘠,當地“無中生有”,打造文化創意産業,建設藝術長廊、個性客棧和創意工作室等,“農業+文化”,讓這個300口人的村子實現年接待遊客400萬人次,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接近8萬元。江西婺源縣篁嶺打造梯田花海、曬秋人家和古村民俗,發展“農業+休閒”,運營4年,産值過億元。

  農家樂會不會擠出農民?

  建立緊密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紅利

  鄉村旅遊成為投資的藍海,不少工商資本紛紛進入。然而,有的地方出現外來資本把農民“擠出去”現象。

  “如何帶動農民致富,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難點。”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燦強説,與單純的景區建設不同,房屋、耕地等都是農民日常生産生活的重要組成,發展鄉村旅遊要取之于民,惠之于民。

  “當前農民與産業融合度不夠,處于價值鏈條的低端。一是農民因能力有限,大多從事農家樂等功能單一的業態,競爭力不強。二是一些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民利益聯結不緊密。”張燦強説。

  陳曉華説,關鍵要探索多方參與、互惠互贏的機制,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不能讓“農家樂”只是“老板樂”。

  浙江省安吉縣魯家村,通過“公司+村委會+家庭農場+農民”模式帶動村民。“魯家村不缺旅遊資源,但缺乏開發整合。”村支書朱仁斌説,村裏與杭州一家企業合作成立經營公司,村委會佔股49%,公司負責景點開發。村裏發展了18個特色種養家庭農場,鋪設4公里長的小火車軌道把農場串聯起來。如今,9戶村民辦起家庭農場,17家農戶開辦民宿和農家樂,300多人在景區就業。把林地、耕地流轉出去的,每年一畝租金600元;參加就業的,每年有2萬多元工資;開辦民宿和農家樂的,年營業額平均可達20萬元,全村2200名村民還能享受公司的定期分紅。“村裏的年輕人留下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也返鄉創業。”

  各地不斷創新機制。成都扶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等創業,培育職業經理人;貴州荔波縣採取“公司帶協會、合作社帶村組、大戶帶散戶”方式,帶動農戶2000戶以上。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馮淩説,今後,一方面要加強農民組織化程度,建立合作社或旅遊協會,讓農民以抱團的形式嵌入到利益鏈條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貧困戶的扶持力度,防止出現“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鄉村景區一定要高大上?

  警惕盲目追求城市化,既要面子又建好裏子

  鄉村遊火了,一些矛盾也隨之而來。前段時間小長假,北方某村涌進90萬遊客,是全縣人數的3倍,有的遊客抱怨路窄,車子在村外堵了幾公里長;有的説住宿條件差,晚上蚊蟲多,甚至沒有熱水……

  旅遊達人張可有認為:“到農村就是為了體驗自然,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如果要舒適,可以去城市景區。”

  鄉村旅遊應該如何建?吳必虎認為,農村地區必須補上短板,完善排污、垃圾分類處理、網絡資訊等設施建設。比如自駕遊營區是當前熱門的鄉村旅遊模式,有的地方資訊短缺,依靠導航的遊客找不到目的地。

  “但要警惕鄉村旅遊建設進入另一個極端,過分追求城市化、公園化。”馮淩説,一些地方過度追求景區道路硬化,民宿貼瓷磚、裝鋼化玻璃,嚴重破壞了景觀的和諧。在規劃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遊客舒適度,另一方面更要防止不和諧元素抹殺鄉土氣息。

  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我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開發建設隨意性大,與消費者的需求不相適應。下一步應該提高建設水準,讓遊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提升鄉村旅游水平,離不開規劃人才的培養。吳必虎説,雖然景區規劃在我國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但是多集中在城市景區規劃。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應該加大專門人才培養。農業部也出臺相關文件,提出充實一批規劃設計、創意策劃人才,提高休閒農業設計水準,著力在人員素質和設施改善上實現重大提升。

  “鄉村旅遊規劃中要突出當地農民的作用,多訪談當地農民,多聽聽他們的聲音,將本地農民的智慧充分體現出來。”宋增文説。

  發展鄉村旅遊離不開資金支援,這一難題亟待破解。陳曉華説,鄉村旅遊景區是多方位開放式區域,屬于公共空間,改善發展環境,政府義不容辭,可通過整合財政資金,促進景區提檔升級。鼓勵各地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的方式,加大財政支援力度。撬動金融資金,搭建銀行和政府的對接平臺,解決經營主體的貸款難題,加大對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援力度;還可通過PPP、眾籌等新型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多渠道的投融資體係,讓鄉村旅遊有人投、建得好、管得好。(記者 王 浩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地之“心”
    大地之“心”
    特朗普抵達沙特開啟其首次出訪
    特朗普抵達沙特開啟其首次出訪
    內蒙古呼倫貝爾那吉林場火災撲救取得決定性進展
    內蒙古呼倫貝爾那吉林場火災撲救取得決定性進展
    26個和一個
    26個和一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100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