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扶到位了、幫到底了,剩下的要靠自己了”——青海牧區脫貧戶走訪記
2017-01-24 10:25:0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寧1月24日電 題:“扶到位了、幫到底了,剩下的要靠自己了”——青海牧區脫貧戶走訪記

  駱曉飛、閆宏亮

  一邊是低矮斑駁的舊屋,一邊是帶有全封閉陽臺的明亮新居,距離新居10余米遠的地方,有一眼新打的戶用機井……

  記者來到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托葉瑪鄉文群村牧民曲措家時,她正準備抽水洗衣服,看到有客人來,就上前招呼。

  “新房子還沒舍得住,沒有生火,到舊屋坐吧。”記者得知,她打算過年時一家人再搬進新房子住。

  舊屋很小,墻皮脫落得很厲害,裏面除了一個爐身已經被燒破的爐子和一張非常簡陋的床,幾乎沒有什麼引人注意的家什。但是,紅磚鋪過的地卻被擦得一塵不染。

  這是一個説起來有點復雜的家庭。今年40歲的曲措是一個單親媽媽,自己有一個孩子,和她一起生活的妹妹也是位單親媽媽,也有一個孩子。和她生活在一起的,還有兩個當僧人的弟弟。

  200多畝草場、15頭牛和妹妹在縣城打工每月1000余元的工資,是她們一家的自有收入來源。一家生活要依賴國家的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和低保救助;一間幾乎成了危房的舊屋根本不夠住,弟弟妹妹平常回家只能搭帳篷住。

  “草場少,養不了更多的牛。語言不通,也沒有什麼技能,出去打工找不上活。” 曲措告訴記者。

  2016年,作為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這個縣被確定為青海南部牧區第一個脫貧“摘帽”縣。省、州、縣政府部門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因人因村分類施策,開始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的方式進行幫扶脫困。

  曲措告訴記者,自己做夢都沒想到,這次幫扶會這麼徹底:社保給了15000元,政府免費蓋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吃水的機井也打了,每人還給了6400元的發展扶持資金,這個資金入股到村集體産業,今年可以分紅……

  “最讓我高興的是,從11月開始,政府安排我做草原管護員,以後每個月都有1800元的固定工資。”曲措説,“我很珍惜這份工作,一定要努力幹好。”

  記者從曲措家的“貧困戶享受脫貧政策一覽表”上看到,去年一年,她們一家共用受了異地扶貧搬遷、産業扶持和資産收益、社會保障以及安全飲水等7項脫貧政策,其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已達到了4389元。

  “這次政府是真扶到位了、幫到底了,接下來真的就要靠自己了。”柯生鄉柯生村牧民普華才讓説,政府給這麼多政策幫助脫貧,再不努力致富,“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普華才讓一家沒有草場、沒有牲畜,也沒有固定居所。他從10多歲起就以替別人放牧為生,兩個孩子出生後,他和妻子娘毛吉開始到縣城打工,但收入總是入不敷出。後來,雖然自學了汽車輪胎修補技術想開一家補輪胎的鋪子,但沒有資金無法實現。

  去年,基層幹部在精準識別過程中了解到他的情況,及時將25600元的産業扶持資金發放到了他手中,並協助他獲得了4萬元的金融扶貧貸款,村集體還在縣城為他提供了一處免費鋪面房。9月,他的小店終于如願開業。

  “現在,補輪胎的鋪子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妻子娘毛吉被對口幫扶人、村主任安排到賓館做服務員,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 普華才讓説,他的住房問題政府給解決了,也有穩定的營生,兩個孩子也在縣城上學,生活更有盼頭了。

  河南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唐建珍介紹,通過精準識別,到2015年底,河南縣共有貧困村16個,貧困戶1440戶、5400人。去年,通過推進扶貧攻堅,每個貧困村都上了特色産業,除沒有勞動力的家庭,每戶貧困戶都享受了每人平均6400元的産業發展和資産收益扶持;同時,有941戶貧困戶享受了異地搬遷扶貧項目,619個貧困家庭獲得了公益性崗位。

  “細化58項扶貧舉措,實施‘八個一批’扶貧工程和水電路等十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到去年11月底,經自查和省級驗收,河南縣已經達到了脫貧‘摘帽’標準。” 河南縣縣長阿瓊説。

  寒冬臘月,高原牧場上風雪肆虐、寒氣逼人。然而,行走在河南草原上,記者感受到的卻是盎然的春意。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敘利亞問題會談在阿斯塔納舉行
    敘利亞問題會談在阿斯塔納舉行
    三星稱Note7手機燃損原因在電池
    三星稱Note7手機燃損原因在電池
    春運客流快速增長 節前出行高峰到來
    春運客流快速增長 節前出行高峰到來
    “冰屋酒吧”現身瀋陽 冰塊建造吸引顧客
    “冰屋酒吧”現身瀋陽 冰塊建造吸引顧客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037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