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于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調控樓市不應一刀切 ·兩會視點:生活在城市,不算“城裏人”?! ·山東團不回避濰坊污水事件:“別讓子孫後代罵我們不會‘看家’” ·人大代表:住房公積金將參照社保投資管理模式 ·聆聽農民工代表的“基層好聲音” ·中國銀監會主席:樓市信貸新政策將出臺 ·住建部專家談新政:意在抑制炒房 剛需可享優惠 ·衛生部:先看病後付費易福利過濫 不宜全面推行 ·公安部:流動人口有望落戶長期工作地 ·工會界委員支招合理分割"財富蛋糕":職工工資怎麼漲?
兩會視點:生活在城市,不算“城裏人”?!
2013年03月07日 08:42:55
來源: 中工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從“二元結構”到“三維轉換”

  2012年,城鎮化率提升到52.57%,城鎮人口增至7.12億人。

  然而,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5%。在城鄉二元結構下,有多達2億人雖在城市工作生活,卻不是戶籍意義上的“城裏人”。

  辜勝阻代表稱之為“半城鎮化”現象。新型城鎮化面臨著農業轉移人口從農村到城鎮的地域轉換、從農業到非農業的職業轉換、從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換,這是個立體的三維轉換。

  “很多經濟發達的農村發展水準已經達到城鎮水準,可以把這些地方升格,讓那裏的村民成為市民。”鐵嶺市委書記吳野松説,“吸引一批農村精英回來創業發展,將農村的現代化、縣城的工業化程度提升,實現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

  蔡繼明告訴記者:“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産業發展是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沒有造血功能,發揮不了城鎮的應有作用,沒有就業崗位,農民變成市民也是一座‘鬼城’。”

  “城鎮化還要因地制宜,基礎不適合的地方不能大躍進般地建設,同時要考慮到當地的歷史條件,注重環境保護、文化傳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宋鎮豪説。

  宋鎮豪舉了一個例子,清明上河圖顯示,古代的某些區域適合發展城市,如在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通過貿易和商品市場聚集人氣,由此逐漸吸引人口遷移來此聚居,從而形成城市。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在古代,城市是商品生産和交易的中心,在近現代,隨著産業的發展,城市還是金融等要素的中心。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 編輯: 王春華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878114921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