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奮進,在富國強軍的道路上——十八大解放軍代表熱議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新變化
2012年11月12日 10:55:10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打印
【糾錯】

    後勤保障:向着全面建設現代後勤邁進

    (代表親歷)軍人伙食標準實現由溫飽型向營養型的跨越;現代化的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和野戰醫院方艙,使官兵們隨時都能在最快時間得到診治;新一代軍服的配發,使中國軍隊軍服保障水平邁入世界前列……談起後勤保障方面發生的變化,十八大代表、廣州軍區聯勤部政委周為民深有感觸地説:“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廣大官兵,為部隊戰鬥力提供了強大保障。”

    在周為民看來,軍隊後勤保障水平的提高,得益於後勤體制改革——從自成體系到三軍聯勤、從自我保障到社會化保障,中國軍隊的後勤體制改革大步前行。

    (事實與數據)2007年,黨的十七大作出建設現代後勤的戰略部署。隨後,中央軍委頒發《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綱要》,明確提出了保障體制向一體化推進,保障方式向社會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邁進,後勤管理向科學化轉變的目標任務。

    研製配發11大類212型裝備的第二代新型後勤裝備體系,形成由單兵保障到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相互銜接的陸軍後勤裝備系列;建立野戰後勤指揮、野戰貨場物資可視、機動目標跟蹤、野戰輸油管線指揮控制、遠程醫療等5個後勤裝備信息化系統……我軍後勤裝備全面實現更新換代,同時,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第三代後勤裝備體系論證預研已全面展開。

    同步發展的,還有軍隊保障社會化。如今,全軍有1600多個單位、60多萬人飲食保障由社會承擔,5200多個營區實行物業管理,1300多個單位的油料供應實行社會化保障,10多萬正式職工參加地方醫療保險就醫,小遠散單位的16萬軍隊人員門急診由社會醫療機構提供保障,96%的軍隊被裝物資由社會提供。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分享到:
( 編輯: 楊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