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新華網十八大代表訪談組獨家專訪十八大代表、北京市紫竹院公園遊船隊青年班班長朱利君。新華網記者 楊理光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陳元)他是十八大北京代表團裏最年輕的黨代表;他以遼寧代表團的另一位黨代表郭明義為偶像;人們評價他“看戶口簿是80後,工作熱情像70後,長得像60後,黨員的覺悟似50後”。他就是朱利君,1981年出生,現任北京市紫竹院公園遊船隊青年班班長。10日晚間,新華網十八大代表訪談組走進十八大北京代表團駐地,認識了這樣一位特別的年輕人。
北京團唯一一名“80後”
新華網記者:你是十八大北京代表團裏唯一一名“80後”,也是團裏最年輕的黨代表,對這個特殊身份有何感受?
朱利君:我初步統計過十八大代表中“80後”共有36名,能作為36人中的一員,我感覺很光榮,光榮背後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使命。黨的十八大代表肩負着全黨8000多萬名黨員、389萬個基層黨組織的重托。平均算下來,每一位黨代表身後都有四萬多黨員的重托。
“郭明義是我的偶像”
新華網記者:聽説你這次專門去找了遼寧代表團的郭明義代表要簽名?
朱利君:這次正好北京代表團和遼寧代表團駐地在一起,郭明義老師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身上那種當代雷鋒的精神很感染我,給我樹立了榜樣。我覺得青年人就應該以郭明義老師身上這種雷鋒精神、奉獻精神為自己人生的目標。青年人有愛心,有為社會奉獻的願望,但缺乏一個引領、一個引導的人。那天我找郭老師簽字的時候,郭老師問我,“我在你們這些年輕的‘80後’、‘90後’當中有這麼大的感召力嗎?”我説:“您的感召力、號召力在於,您把一件事堅持做下去,而且做大做強。讓更多人在您的感召下把自己的潛能釋放出來,您的這種力量是無窮的。”那天我去郭老師的房間請他給我簽了一個字,我想作為一個珍藏,能更好地勉勵我,使我在以後的工作中以他為榜樣,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同時帶動身邊更多的年輕人。
新華網記者:在生活中,你會和你的朋友談論你的偶像嗎?
朱利君:不會特意去講。我覺得現在和青年人溝通不是過去那種灌輸式的,而是循序漸進的引導式的。我在工作也遇到,過去的那種管理方式對現在的年輕人不適用。拿遲到這個事情舉例,按照過去班組規定,遲到就扣錢,但現在物質條件比較好,都是獨生子女,你扣十塊二十塊錢,很多青年人不在乎,不僅認識不到遲到這個事的性質,而且還會有一種逆反心理。作為管理者來説,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也會加劇矛盾。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做法是獎勵法,不扣錢,而是獎勵那些早來並且認真工作的人,通過這種方式讓遲到的人想,“同樣是上班,就因為比別人晚到五分鐘,就比別人少了獎勵,少了榮譽。”這樣他在自尊心上就會有一種打擊,就會改變遲到的現象。

11月10日,新華網十八大代表訪談組獨家專訪十八大代表、北京市紫竹院公園遊船隊青年班班長朱利君。新華網記者 楊理光攝
“80後”班長的管理之道
新華網記者:剛才你提到了你的班組,你是班長,給我們介紹一下,青年班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集體?
朱利君:我們青年班2006年成立,到現在有六年。為什麼叫青年班?當時青年人達到一定數量後,就想把青年人都聚集到一塊,這樣更利於溝通和相互學習,也利於青年人成長。我在這個班任了六年的班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很多東西,這個班的年齡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原來都是“80後”為主,現在有“90後”,班裏最小的是1992年出生的。這個班組年齡跨度很大,我是屬於中間一撥,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我們班組還創建公園管理中心的“青年文明號。我們班組在不斷進步,也是通過這種榮譽來促進和加快青年人的成長。作為班長,我會激勵他們積極加入黨組織,多給他們一些鍛煉機會,讓他們對這個行業有更深的認識。很多人剛來到這個班組,會覺得為游客服務的工作低人一等,是伺候人的活兒。我就跟他們講,人在社會中就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當你付出優質的服務後,你會得到游客真誠的感謝和回報。
“一團火”與“滿天星”
新華網記者:你自己是“80後”,又工作在這樣一個青年班組中,你對你們班裏青年人想法和關注點應該很了解,能談談你這次來開會,特別是聽了十八大報告之後你和你的朋友們都關注些什麼嗎?
朱利君:有三點,也是與我的工作相關。一個是民生,一個是生態文明,一個是黨建,特別是黨建中關於青年成長的內容。我的工作是公園行業,每天接觸的是大量游客和市民。公園是人們一個休息、休閒、鍛煉和交友的場所,同時公園也承擔着城市綠化、歷史、文化等多重功能。跟游客接觸,也感受到近幾年大家生活的變化,對幸福感體驗的變化,人們現在已經不滿足於吃飽穿暖,更多要求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我覺得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
此外,我比較關注黨建工作的內容。我的黨齡不長,但作為一名黨員,我覺得我很光榮。我們現在聚在這裡開會,就是“一團火”,等黨代會回去後,就是“滿天星”。每個人將十八大精神帶回到崗位中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也是黨員應有的作用。同時,黨之所以走到今天,風雨91載,我覺得是薪火相傳,而且未來更需要代代相傳下去,需要更多青年黨員投入到黨的建設中去。
新華網記者:對於今後青年班如何開展工作,有何設計和思考?
朱利君:首先一點是,我要把我自己的提升讓大家看得到,我參加十八大之後自己有什麼樣的進步,要讓更多的青年人感受到這種變化,進而影響帶動更多的人,鼓勵他們成長和學習。我的起點很低,中技畢業,現在我在北京市委黨校學習本科課程,我還要繼續考研究生。這次我看到黨代表裏有90多歲高齡仍然在堅持學習的人,青年人更應該趁着現在大好的時光去學習,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成長、成熟、進步,進而將學習的知識進行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