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用鄉村語言反映時代巨變”——走進山西汾陽賈家莊馬烽紀念館
2018-09-12 17:06: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太原9月12日電 題:“用鄉村語言反映時代巨變”——走進山西汾陽賈家莊馬烽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劉翔霄

  一桌,一椅,一床——在山西汾陽市賈家莊,中國“山藥蛋派”作家馬烽生前的創作環境被真實還原。

  走進這處紀念館,馬烽當年居住的窯洞,兩百多幅生前生活和工作照,手稿、著作與村民一起勞動時所用過的農具等百余件遺物均在展示之列。

  “2013年開館以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可以看出外界對馬老及其創作地、創作過程和創作故事的關注。”工作人員李紅嬌説。

  賈家莊村黨委副書記、村委主任范玖深介紹,從1952年頭次來賈家莊到2004年辭世,幾十年間,馬烽一直與賈家莊保持著緊密聯繫,“馬老在賈家莊的故事我們用幾天是講不完的。”

  馬烽,山西孝義市人,幼年隨母親寄住鄰縣汾陽舅父家,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重要流派“山藥蛋派”代表作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他創作作品改編的電影《我們村裏的年輕人》《淚痕》在當時家喻戶曉。《我們村裏的年輕人》是反映新中國農村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十大獻禮片之一。作品《咱們的退伍兵》獲第六屆金雞獎、第九屆百花獎等多項大獎。

  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馬烽“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汾陽是馬烽幼年讀書和成長的地方,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馬烽在這裏體驗生活、挖掘素材,與社員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的很多優秀作品就在這裏創作完成。

  “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馬老所著的短篇小説裏,都能找到賈家莊的影子。”范玖深説。

  1952年,30出頭的馬烽得知賈家莊成立了一個農業合作社,便帶鋪蓋卷來到了賈家莊。在這裏,他親身經歷了賈家莊的合作化過程,親眼見證了中國農村的發展變化。

  1956年,馬烽挂職汾陽縣(現汾陽市)委副書記,賈家莊成了他長期生活創作的基地。此後,馬烽寫出了十幾篇小説和電影劇本,包括《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等一係列小説和電影劇本。

  92歲的賈家莊村民武士雄是《我們村裏的年輕人》中退伍兵高佔武的原型,他對把自己寫進書的馬烽記憶深刻,“白天他和我們吃一鍋飯,幹一樣活,到了晚上,點上麻油燈和我們聊天。他把我們的話都記了下來,聊完我們都睡了,他接著寫。”老人回憶,當時馬烽帶著旱煙袋鍋,在場的人你抽完了我抽,完全是一家人的狀態。

  由于長年熬夜創作,馬烽的生物鐘被打亂,常要服安眠藥才能入睡。紀念館內,他生前所服用的藥品也在展示之列。西房炕桌上是馬烽寫作時的用具,水杯套是馬烽一針一針鉤出來的。

  “馬烽紀念館就建在他曾工作居住過的農家院落。”工作人員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馬烽和他的作家朋友們長期在這裏工作、生活。這處院落已有上百年歷史,曾做過合作社農會的辦公場所、生産大隊的倉庫和活動室,“雖是老建築,但保護得很好。”

  有人曾問:幾十年文學創作,有什麼經驗、訣竅?

  馬烽答:實實在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獲取素材。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蓑羽鶴飛舞巴裏坤草原
蓑羽鶴飛舞巴裏坤草原
收獲海鹽
收獲海鹽
懸崖絕壁攀岩熱
懸崖絕壁攀岩熱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4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