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普:某些動物有與人類相似的認知偏差
2018-07-18 18:31: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這種非理性決策並非人類獨有。美國研究人員新近發現,某些動物也會因相似的認知偏差而堅持明顯不利的做法。

  認知和心理學研究常用沉沒成本一詞,它指過去投入、無法收回的成本,本不應影響當前或今後的選擇,但人類往往會掉入沉沒成本謬誤的陷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小鼠和大鼠對沉沒成本存在相似的認知偏差,這一成果有助于研究決策思維的進化過程。

  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説,他們選擇小鼠和大鼠作為實驗對象,並設置了一個覓食環境,在不同“攤位”提供不同的食物,但要等待才能獲得,而且允許覓食的總時間有限。實驗鼠到達一個攤位後,先要決定是否在這裏等待,進入等待區後則要決定是繼續等還是前往下一個攤位,其間有鈴聲提示還要等多久。

  實驗鼠對不同食物的偏好程度不同,理性的決策應該是,如果不是自己非常喜歡的食物、等待時間又比較長,就立刻放棄。但實際情況是,不管是什麼食物,一旦決定等待,實驗鼠就傾向于堅持等下去,而且已經等待的時間越長,就越難放棄。

  研究人員為人類志願者設置了類似的情境,只是把食物換成娛樂視頻,用下載進度提示等待時間,結果發現人類的反應與實驗鼠相似。

  這項研究的一個意外發現是,不管是人還是實驗鼠,因考慮是否開始等待而花費的時間沒有被計入沉沒成本。研究人員説,是否開始等待與是否堅持等待是兩種不同的決策,可能由兩組不相關的神經回路分別負責。

  為什麼人和動物都對沉沒成本如此敏感?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資訊不足導致的折中方案。自然環境中有時很難預測為一件事還要投入多少成本,需要在獲取相關資訊的代價和決策失誤的代價之間進行權衡,以已經發生的成本作為參照也許在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六盤山下 油菜花開扮靚美麗鄉村
六盤山下 油菜花開扮靚美麗鄉村
颱風“山神”登陸海南
颱風“山神”登陸海南
伏天裏的90後調車工
伏天裏的90後調車工
上合青年感受民俗
上合青年感受民俗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314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