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社記者駐村挂職日記之三:貧困戶的“脫貧飯”
2018-06-12 11:37:0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昌6月12日電 題:貧困戶的“脫貧飯”

  新華社記者范帆

  2018年5月15日 天氣晴 星期二

  今天午飯前,鄭兵書記告訴我,今天到李桂庭家裏吃午飯。

  李桂庭曾是村裏的貧困戶,因為兒子患上了鼻癌,家裏的積蓄都用于治療費用,生活一度難以為繼,他們家也因此被評為了貧困戶。但是這位在村裏出了名的能吃苦的漢子,被評為貧困戶以後不等不靠,靠著自己養的一匹馬,經常到山裏去幫人馱運貨物,再加上打些零工,生活逐漸走出了困境,再加上扶貧幹部時常到家裏來走訪幫扶,他創造美好生活的勁頭也越來越足。

  盡管已經脫了貧,但是去他家吃飯,不會給他們添麻煩嗎?我的心裏犯起了嘀咕。

  鄭兵一眼就看出了我的顧慮,他笑著告訴我,這是貧困戶的“脫貧飯”,是讓我們一起去慶賀的,我們要是不去,貧困戶會覺著我們看不起他們。

  原來,為了更好地開展幫扶工作,駐村工作組的成員在來到村裏的第一天,就決定不做“走讀式”的幫扶幹部,他們把被褥和行李帶到了村部,和村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大到産業發展和政策幫扶,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幫扶幹部都全天候“線上”,在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過程中,村民們和幫扶幹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山裏人秉性淳樸,也懂得感恩,許多貧困戶脫貧“摘帽”後,為了感謝幫扶幹部的用心付出,紛紛主動邀請他們到府吃上一頓“脫貧飯”。

  駐村工作組成員郭發龍告訴我,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覺得不好意思,但是經不住脫貧戶三番五次的盛情邀請,“農村就是這樣的,人家請你吃飯,你一再推脫不去,人家心裏會有意見的。”

  于是,每逢村民邀駐村幹部去家裏吃個便飯,駐村幹部就自己也買點菜帶到貧困戶的家裏,避免讓貧困戶破費。

  在去吃飯的路上,鄭書記問我:“你知道什麼是吃‘派飯’嗎?”

  我搖了搖頭。

  然後鄭兵便給我補了一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條件比較艱苦,幹部下鄉沒有食堂吃飯,便只能在村民家裏吃,一天一戶輪著來,飯後要留下夥食費。端起碗,邊吃邊聊,可以密切幹群關係,讓幹部更加了解基層的情況。吃“派飯”,曾是那時幹群關係密切的一個象徵。

  “已經有好多戶貧困戶邀請我們了,沒想到來駐村幫扶,我們又吃上了‘派飯’。”雖然只是一頓便飯,但卻讓鄭兵非常感慨,他回憶起剛到村裏開展幫扶工作時,貧困戶對他們並不十分熱情,擔心他們是來走過場。

  因此,鄭兵能感受到,這一頓飯意味著幫扶幹部們的付出得到了貧困戶的認可。過去的“派飯”是交夥食費,現在的“派飯”是幹部買菜到府,盡管形式不同,但幹群之間的融洽卻是相同的。

  來到李桂庭的家中,寬敞明亮的廳堂裏擺著一張四方桌,擺放著幾盤炒野菜和小竹筍,“脫貧飯”開始了。

  “鄭書記,我們能摘下這個貧困戶的‘帽子’,日子能越過越好,這可少不了你們的功勞!”

  “這都是你們自己努力的結果,看到你們脫了貧,我們比自己賺了錢還高興呢!”

  “脫貧飯”的歡笑聲中,老李的話匣子打開了,平時不好意思説的話也説出來了。幫扶幹部和貧困戶之間關係更加融洽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第五次包攬世界杯金牌 跳水“夢之隊”“無敵不寂寞”
第五次包攬世界杯金牌 跳水“夢之隊”“無敵不寂寞”
“百馬”老人的跑步人生
“百馬”老人的跑步人生
夏日荷韻
夏日荷韻
萌娃“奔跑”迎接人生第一場馬拉松
萌娃“奔跑”迎接人生第一場馬拉松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297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