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閆甲佳、林苗苗)如果説助聽器可以幫助聽力殘弱者改善聽力,那對于盲人群體,能否開發一款助視器幫助他們重新“看”到世界?在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前夕,記者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醫學工程大會上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一種新的可穿戴助視器,將幫助全盲群體‘看’到前方物體。”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副主任鄒穎在日前召開的第二屆北京國際醫學工程大會上,公布了這項從國外引進的前沿技術。
助視器技術團隊成員王代輝介紹,由頭部可穿戴攝像頭和口含式感測器組成的助視器,將攝像頭捕捉到的視覺資訊轉換為微電脈衝信號,盲人可通過舌頭上的感測器感觸這些信號。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邢念增表示,經過數小時的訓練和適應後,盲人可以通過助視器來判斷周邊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運動軌跡等資訊,這將改善盲人的生活品質,尤其是給為數眾多的全盲群體帶來福音。
“盲杖只能接觸一個點或者面,提示我前面有個障礙物,但沒法知道它的形狀,也不知道有多高,但助視器可以幫我‘看’到這些。”中國盲文圖書館工作人員史然已試用這項新技術5個月,説起日常使用感受時説。
在北京市盲人學校上初二的楊孝猛先天失明。他説:“助視器對我最大的幫助是在走路方面,可以在不熟悉的道路上提醒我前方的障礙物,再配合盲杖了解路面的情況。但剛開始使用時會覺得舌頭不太習慣。”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軍説,測試表明,助視技術還可以識別一些筆畫簡單的漢字,例如“大、小、人”等。和人造視網膜植入等治療失明的方法相比,助視技術具有安全風險低、操作簡捷等特點。
鄒穎表示,創新驅動正成為我國醫藥産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作為醫藥科技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將不斷完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協同創新機制,孵化和引進更多治療和助殘的前沿科技成果。
當你驚詫于世界的五彩斑斕,有人卻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 他們是盲人。他們的生活中,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無論生活、行走、閱讀甚至連平常交流都存在障礙,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他們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一切美好。
在甘肅省圖書館盲人閱覽室,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兩本記名冊,一本是閱覽室盲人讀者登記名冊,另一本是盲人讀者借閱名冊。翻開兩本記名冊,記者發現,每天都有盲人讀者來閱覽室讀書、上網的記錄,借閱名冊登記的姓名也越來越多。

-
快遞漲價了,服務水準呢?
2017-10-13 10:39:31
-
買房有折扣、落戶門檻低,人才看過來!
2017-10-13 10:39:31
-
騙子自制千份“違停罰單”,騙了1.69元
2017-10-13 10:39:31
-
應急通訊錄全在這裏了,拿走不謝!
2017-10-13 10:39:31
-
降溫了,請注意!這五類人不適合秋凍
2017-10-13 10: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