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7-09-12 20:44:3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三、破除品質提升瓶頸

  (十二)實施品質攻關工程

  圍繞重點産品、重點行業開展品質狀況調查,組織品質比對和會商會診,找準比較優勢、行業通病和品質短板,研究制定品質問題解決方案。加強與國際優質産品的品質比對,支援企業瞄準先進標桿實施技術改造。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組織品質提升關鍵技術攻關,推動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採用先進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線上檢測控制裝置、智能化生産和物流係統及檢測設備。實施國防科技工業品質可靠性專項行動計劃,重點解決關鍵係統、關鍵産品品質難點問題,支撐重點武器裝備品質水準提升。

  (十三)加快標準提檔升級

  改革標準供給體係,推動消費品標準由生産型向消費型、服務型轉變,加快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推動軍民標準通用化建設,建立標準化軍民融合長效機制。推進地方標準化綜合改革。開展重點行業國內外標準比對,加快轉化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提升國內外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我國優勢、特色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建立健全技術、專利、標準協同機制,開展對標達標活動,鼓勵、引領企業主動制定和實施先進標準。全面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大力推進內外銷産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逐步消除國內外市場産品品質差距。

  (十四)激發品質創新活力

  建立品質分級制度,倡導優質優價,引導、保護企業品質創新和品質提升的積極性。開展新産業、新動能標準領航工程,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完善第三方品質評價體係,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動品質評價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滿意度”躍升。鼓勵企業開展品質提升小組活動,促進品質管理、質量技術、品質工作法創新。鼓勵企業優化功能設計、模組化設計、外觀設計、人體工效學設計,推行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提高産品擴展性、耐久性、舒適性等品質特性,滿足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消費友好等需求。鼓勵以用戶為中心的微創新,改善用戶體驗,激發消費潛能。

  (十五)推進全面品質管理

  發揮品質標桿企業和中央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品質管理,提質降本增效。推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廣泛開展品質風險分析與控制、品質成本管理、品質管理體系升級等活動,提高品質線上監測、線上控制和産品全生命周期品質追溯能力,推行精益生産、清潔生産等高效生産方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整合生産組織全過程要素資源,納入共同的品質管理、標準管理、供應鏈管理、合作研發管理等,促進協同制造和協同創新,實現品質水準整體提升。

  (十六)加強全面品質監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從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強對品質的全方位監管。做好新形勢下加強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健全打擊侵權假冒長效機制。促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強跨區域和跨境執法協作。加強進口商品品質安全監管,嚴守國門品質安全底線。開展品質問題産品專項整治和區域集中整治,嚴厲查處品質違法行為。健全品質違法行為記錄及公布制度,加大行政處罰等政府資訊公開力度。嚴格落實汽車等産品的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探索建立第三方品質擔保爭議處理機制。完善産品傷害監測體係,提高産品安全、環保、可靠性等要求和標準。加大缺陷産品召回力度,擴大召回范圍,健全缺陷産品召回行政監管和技術支撐體係,建立缺陷産品召回管理資訊共用和部門協作機制。實施服務品質監測基礎建設工程。建立責任明確、反應及時、處置高效的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嚴厲打擊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凈化旅遊消費環境。

  (十七)著力打造中國品牌

  培育壯大民族企業和知名品牌,引導企業提升産品和服務附加值,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以産業集聚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范基地等為重點,開展區域品牌培育,創建品質提升示范區、知名品牌示范區。實施中國精品培育工程,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地理標誌等品牌培育和保護,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設、培育標準體係和評價體係,開展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活動,推動品牌評價國際標準化工作。開展“中國品牌日”活動,不斷凝聚社會共識、營造良好氛圍、搭建交流平臺,提升中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十八)推進品質全民共治

  創新品質治理模式,注重社會各方參與,健全社會監督機制,推進以法治為基礎的社會多元治理,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品質共治格局。強化品質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建立完善品質信號傳遞反饋機制,鼓勵消費者組織、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開展産品品質比較試驗、綜合評價、體驗式調查,引導理性消費選擇。

  四、夯實國家品質基礎設施

  (十九)加快國家品質基礎設施體係建設

  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係。緊扣國家發展重大戰略和經濟建設重點領域的需求,建立、改造、提升一批國家計量基準,加快建立新一代高準確度、高穩定性量子計量基準,加強軍民共用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國家量值傳遞溯源體係。加快制定一批計量技術規范,研制一批新型標準物質,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升級換代。科學規劃建設計量科技基礎服務、産業計量測試體係、區域計量支撐體係。

  加快國家標準體係建設。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係。簡化國家標準制定修訂程式,加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免費向社會公開強制性國家標準文本,推動免費向社會公開推薦性標準文本。建立標準實施資訊反饋和評估機制,及時開展標準復審和維護更新。

  完善國家合格評定體係。完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資質管理和能力認可制度,加強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升戰略性新興産業檢驗檢測認證支撐能力。建立全國統一的合格評定制度和監管體係,建立政府、行業、社會等多層次採信機制。健全進出口食品企業注冊備案制度。加快建立統一的綠色産品標準、認證、標識體係。

  (二十)深化國家品質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加強國家品質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推進資訊共用和業務協同,保持中央、省、市、縣四級國家品質基礎設施的係統完整,加快形成國家品質基礎設施體係。開展國家品質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應用示范基地建設,助推中小企業和産業集聚區全面加強品質提升。構建統籌協調、協同高效、係統完備的國家品質基礎設施軍民融合發展體係,增強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整體支撐能力。深度參與品質基礎設施國際治理,積極參加國際規則制定和國際組織活動,推動計量、標準、合格評定等國際互認和境外推廣應用,加快我國品質基礎設施國際化步伐。

  (二十一)提升公共技術服務能力

  加快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産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創新“互聯網+品質服務”模式,推進質量技術資源、資訊資源、人才資源、設備設施向社會共用開放,開展一站式服務,為産業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支援。加快培育産業計量測試、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品牌咨詢等新興品質服務業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優質公共技術服務。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共用品質基礎設施,推動互聯互通。

  (二十二)健全完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係

  加強對國外重大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研判、預警、評議和應對,妥善化解貿易摩擦,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資訊服務,建設一批研究評議基地,建立統一的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公共資訊和技術服務平臺。利用技術性貿易措施,倒逼企業按照更高技術標準提升産品品質和産業層次,不斷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建立貿易爭端預警機制,積極主導、參與技術性貿易措施相關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制定。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65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