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兩毛一斤沒人要”到品牌價值45億元——遼寧綏中水果由滯銷到暢銷背後的供給側改革
2017-09-06 16:12:4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瀋陽9月6日電 題:從“兩毛一斤沒人要”到品牌價值45億元——遼寧綏中水果由滯銷到暢銷背後的供給側改革

  新華社記者張倵瑃、孫仁斌

  金秋九月,天高雲淡。遼寧省農業大縣綏中縣的果園裏,白梨和蘋果挂滿枝頭,豐收在望。一些白梨種植合作社已經陸續接到訂單,這些即將收獲的白梨早已被訂購一空。綏中白梨品牌2016年底被專業機構估值約45億元。當地出産的蘋果甚至接到了迪拜的訂單。

  白梨和蘋果是“水果之鄉”綏中的兩大名牌,就在幾年前,當地出産的白梨、蘋果等曾一度滯銷,“兩毛錢一斤都沒人要”。這幾年裏,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綏中縣的水果從滯銷變暢銷?近日,記者走進綏中縣一些鄉村,聽果農們講述綏中水果背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故事。

  多年的老品牌水果為啥賣不動了?

  “綏中白梨這個品牌,現在價值45億元。這真是我們的金字招牌。”綏中縣大王廟鎮74歲的老果農趙振昌望著滿山的梨樹,有些激動地告訴記者。

  地處遼西的綏中是遼寧省著名的農業大縣,以種植果樹為主,果園面積達到78.5萬畝,各類果樹近2000萬株,産量80萬噸,果樹種植是當地傳統特色農業。其中,綏中白梨以色澤金黃、肉質細膩、酥脆多汁、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聞名遐邇,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種了大半輩子綏中白梨的趙振昌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綏中白梨的名氣很大,曾遠銷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個東南亞國家。

  然而,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土壤地力下降,綏中白梨的生長環境受到影響,其品質也嚴重下降。“色澤不像以前那麼黃了,味道也發澀,口感很差。”不少消費者這樣評價。逐漸地,出口訂單少了,白梨銷售難了。不光是白梨,作為最早引進日本紅富士蘋果的縣區,綏中的寒富蘋果也因品質下降被市場遺棄。

  2015年,綏中白梨、蘋果等水果大量滯銷,記者曾到當地調研,當年秋天,大量蘋果、白梨被遺棄在田間地頭,甚至果農都懶得採摘。“摘下來的蘋果賣點錢都不夠付人工費。”由于缺少農産品深加工企業,成堆的水果爛在地裏,一些外地的採購商以幾毛錢一斤的價格把大量水果拉走,當地果農損失慘重。

  “這幾年,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消費者更關注水果的品質,很多人寧願出高價買進口水果。一句話,需求側的選擇多樣化了,而我們的供給側沒有跟上。”綏中縣農工部部長李俊彪感慨地説。

  精品農業讓綏中水果遠銷迪拜

  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已難以為繼,痛定思痛,當地開始反思。當年,綏中縣提出走“精品農業”的新發展思路,通過發展有機農業、打造精品果園,大幅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讓土地休養生息,逐步恢復和提升水果品質。

  綏中縣大王廟鎮富農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鄧九輝告訴記者,他的果園這幾年已經不使用復合肥,改用有機肥;通過秸稈生物反應堆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殺滅果樹害蟲,減少一半以上的農藥使用量;綏中縣農工部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請來專家,教授農民新技術改良白梨品質,種植富硒白梨,使綏中白梨的口感更好,營養更豐富。

  “現在有306戶農戶加入合作社,種植白梨3500多畝,我們傳授農民新技術,化肥農藥統一採購、統一管理,約束大家過量使用。”鄧九輝説,“綏中白梨”品牌目前已通過國家綠色認證,他的合作社也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016年11月,第十四屆中國(昆明)國際農産品交易會上,綏中白梨獲得金獎,品牌價值45億元。

  同樣採用精品農業策略種植的蘋果也受到了市場好評。綏中縣前衛鎮琳檸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康中國自豪地説,近年來,他們種植的蘋果遠銷到迪拜,“以前是論斤、論堆賣,現在的蘋果是論個賣,賣到當地3元左右一個。”

  三産融合帶動農民致富探索農業未來

  作為農業大縣,2016年綏中縣農業總産值實現了91.4億元。除了發展精品農業外,當地還通過“一鄉一品”發展特色農業,帶動了農民致富增收。

  走進綏中縣高嶺鎮的天源農副産品有限責任公司,幾臺剛卸車的榨菜切割、封裝設備擺在廠區裏。公司董事長唐雙健正和技術員們忙著查看新引進的設備。“這幾年市場行情很好,産品供不應求,正計劃擴大生産規模。”唐雙健對企業的未來充滿希望:“新設備組裝後,我們的生産能力會大幅提高。去年生産白蘿蔔鹹菜6000噸左右,今年産量能達到13000噸。”

  據了解,綏中25個鄉鎮都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確立了主導的種植作物,全縣還發展了多家農業深加工企業和冷庫等配套企業,為農業企業提供保障。

  在綏中縣沙河鎮,一處現代化農場已初具規模,上千畝的葡萄園裏,公路、節水滴灌、水塘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葡萄架上,紫紅色的葡萄長勢喜人;上百座高標準設施農業大棚林立,大棚內,無花果、楊桃等水果挂滿枝頭;養殖基地裏,牛、羊成群,家禽家畜的糞便用作有機肥,殘果、秸稈等作為牲畜飼料,生態迴圈農業成效初顯;容量8000噸的恒溫冷藏庫已經完工;蘋果醋等農産品加工車間、四季花海産業區等也將陸續開建……

  “只有不斷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高農産品品質,通過供給側發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才能實現1+1>2,也才能把握住農業的未來。”李俊彪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山深深,擋不住小小讀書郎的求學夢
    大山深深,擋不住小小讀書郎的求學夢
    金秋田園
    金秋田園
    盧靖姍亮相影片《求閒者》首映紅毯
    盧靖姍亮相影片《求閒者》首映紅毯
    北京市核心區體量最大棚改項目開始選房
    北京市核心區體量最大棚改項目開始選房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61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