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兒童肥胖問題凸顯 營養不均衡困擾青少年健康
2017-05-19 19:00:1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題:兒童肥胖問題凸顯 營養不均衡困擾青少年健康

  新華社記者 史林靜、周暢、駱飛

  近日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指出,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達3496萬,營養不均衡成困擾青少年健康的難題。

  肥胖只是當前兒童“舌尖”安全面臨的諸多困擾之一。在第28個“中國學生營養日”到來之際,校園餐飲營養均衡、食品安全監管等還有哪些薄弱地帶?記者進行了調查。

  健康營養知識匱乏 兒童肥胖問題凸顯

  由北大公共衛生學院、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等聯合編寫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我國主要大城市0-7歲肥胖兒童估測有476萬,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達3496萬,加起來近4000萬。

  肥胖已不是城市兒童專利。由于農村青少年兒童食用越來越多高糖和高熱量食品,肥胖者越來越多。“我們走訪了許多農村,發現農村食育知識普遍缺乏,而且小胖墩越來越多了。”國家二級營養師、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公益部部長劉璐説。

  隨著農民收入水準的提高,傳統的清淡飲食開始向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方向轉變。“在農村,一些人覺得多吃油、多吃肉對身體好,有營養。”劉璐説,西式飲食的普及,尤其是熱量高的糕點和含糖飲料,也是誘發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調查發現,甜飲料、糕點在很多家庭確實很常見,成了孩子的主要零食。

  此外,很多人健康營養知識匱乏。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發布的《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顯示,多數人不知道什麼食物真正有營養,把雞蛋賣了換速食麵,用胡蘿蔔喂家禽。

  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小學生不知道什麼食物含蛋白質豐富。因為不喜歡吃雞蛋,許多學生把學校免費提供的雞蛋去小攤點換零食。而在劉璐看來,兒童肥胖率上升,既有物質條件好了之後營養膳食不科學的原因,也與大量垃圾食品充斥市場等因素密不可分。

  兒童的“舌尖”安全存隱憂

  包圍校園的“五毛食品”,破損溢油的小包辣條、“傍名牌”的山寨食品、過期食品等堂而皇之地涌進學校附近的小賣部,這些危害著青少年的食品問題近年來也屢屢被曝光。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彭亞拉曾就農村兒童營養和食品安全開展長達3年的研究。研究團隊深入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地農村發現,農村學校周邊出售的零食中,許多是劣質小零食,生産廠家地址、電話等資訊虛假的比例高達30%。這些劣質小零食中,僅辣條類就有30多種,且均産自小村鎮的小作坊。

  “偏偏這種三無産品,大多數商店都有,每個學生都愛,甚至有些學生用來當正餐。”劉璐説,調味劑食用過多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還容易造成飽脹感,影響兒童正常進餐攝取營養。

  不少城市“校園餐”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家長沒時間、學校沒食堂、只能就近去校外的“小飯桌”吃飯,這是時下不少城市小學生放學後的生活寫照。不少家庭作坊式“小飯桌”不僅無經營許可證、無餐飲服務許可證、無從業人員健康證,也不登記、不備案、不繳稅。

  科學膳食需家庭校園總動員

  專家表示,助力青少年營養均衡發展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總動員。

  “關于營養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家長説不清,學校道不明,孩子更是不在意。”劉璐建議,要採取多種形式,強化對學齡兒童的膳食指導,廣泛開展學生營養知識咨詢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地科學飲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安徽省岳西縣溫泉中心學校副校長朱銀傳建議,農村的學生家長及老師往往不了解如何搭配菜譜能夠更有營養,這方面知識欠缺。他建議上級部門能夠對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營養知識的培訓,或者請一些營養專家等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此外,建議分區域、季節制定一些參考菜譜,方便基層學習。

  同時,在中小學校食堂全面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實現監管方式轉變,提升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保障水準。目前河南、甘肅、重慶等多個省份正在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

  河南食藥監局餐飲食品監管處副處長張存勇介紹,通過在加工制作場所的安裝錄影設備,依托網絡傳輸技術,讓監管部門和公眾能夠通過電腦、手機等實時觀看廚房環境、加工過程、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儲存狀態等,可以形成師生、家長共同監督的局面。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洗衣機亮相上海街頭
    “共用”洗衣機亮相上海街頭
    北方大范圍地區高溫持續
    北方大范圍地區高溫持續
    《中國恐龍》特種郵票發行
    《中國恐龍》特種郵票發行
    上海迪士尼樂園遊客已突破1000萬
    上海迪士尼樂園遊客已突破1000萬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00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