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絡公益眾籌成"致富新路"?配套法規待完善
2017-03-29 07:09:16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人民視覺

  原標題:愛心捐 如何放心捐(走轉改·一線調查)

  “高中同學病情危急!懇請大家伸出援手!”“這是我親戚的朋友,信息真實,請大家幫幫病重的他”……近年來,隨着網絡公益眾籌&&的持續火熱,個人求助性質的網絡募捐信息不時在朋友圈刷屏。在網友踴躍獻愛心的同時,“斂財”“騙捐”等質疑也從未間斷,如何看待這樣的網絡公益眾籌?如何監管,才能確保網絡公益眾籌&&的規範?請看記者調查——

  公益眾籌為啥火?

  救助需求催生公益眾籌&&不斷涌現,網絡&&讓公眾捐款更方便快捷

  “陽光女孩頑抗白血病,希望社會愛心助力”“天降橫禍,萬般無奈下,懇請您施以援手”……打開微信朋友圈,不時會有各類言辭懇切的求助信息映入眼簾。點開標題,籌款請求的詳細界面便跳轉出來,顯示求助人發起籌資項目的原因、詳細要求、目標金額、已籌金額等,捐助人可以在頁面下方點擊“幫助TA”進行捐款,還可以將募捐信息分享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公益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道,網絡公益眾籌&&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成為新的求助信息“發布窗口”。面對醫療保險無法完全覆蓋的大病,不少病患家庭面臨短期籌資困難或資金短缺、無錢治病的難題。如何快速獲得“救命錢”,成為他們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

  與尋求公益組織的幫助相比,通過互聯網公益眾籌&&發起個人眾籌,使用程序相對簡單,求助者只要點擊發布按鈕,上傳身份證、醫院診斷證明、繳費單等相關證明,便可以發起求助項目,進行資金眾籌。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熟知的同學或校友發起求助,一般都會力所能及地支持一下。”南京某高校青年教師尚冰説,“而且,由於多是熟人轉發的信息,感覺可信度也更高些。”

  眾籌&&“輕鬆籌”創始人於亮&&:“網絡公益眾籌打破了傳統公益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通過社交熟人關係為大病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隨手公益’的籌款渠道。”

  “將眾籌這個模式借鑒、移植到網絡募捐,給中國的慈善行業和個人互助事業帶來創新,也是對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的有益補充。”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劉佑平説。

  正因如此,個人求助眾籌發展迅猛,多家眾籌&&不斷涌現,眾籌數目也迅速增多。以“輕鬆籌”為例,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該&&上發起的個人救助項目為2.3465萬個,總支持379萬餘人次,籌款金額超過1.875億元;到2016年上半年,&&上發起的個人救助項目已升至4.5萬餘個,總支持1087萬餘人次,籌款總額則超過了4.5億元。

  眾籌成“致富新路”?

  騙捐詐捐、募集資金虛高、善款支配不透明等問題突出

  互聯網公益眾籌&&走進公眾視野,一方面真正幫助了一些有需求的人;另一方面,“騙捐”“斂財”等新聞不斷曝光,&&存在的問題與漏洞逐漸顯現。不少人質疑:眾籌的錢究竟去了哪?這些&&會淪為騙子行騙的溫床嗎?

  這樣的擔心並非無中生有。2015年8月,女子楊某通過個人微博發布虛假信息,謊稱其父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遇難,母親已於一年前去世。微博發布後不久就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同情。借助微博“打賞”功能,楊某騙取網友近10萬元“打賞”。

  虛構病情、製造虛假證明,將眾籌&&視為斂財的手段和捷徑,類似這樣的虛假個人網絡求助不在少數。同時,目前對所募集資金的監管也處於“模糊地帶”,善款募集虛高、金額過於隨意、支配不透明等問題時有發生。有媒體報道,一名女大學生為病母籌款6萬餘元,事後卻在朋友圈曬“吃喝玩樂”,母親病情進展、錢款花費明細、醫療賬單等情況卻基本不更新。

  在業內人士看來,影響力廣泛的&&,不排除被騙子當成獲利手段的可能,網友存在這樣的擔心也在情理之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在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時&&,“眾籌&&的准入門檻很低,一些&&項目審核把關不嚴,為一些人利用公眾同情心賣慘斂財提供了可能。”

  “目前,互聯網公益眾籌&&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其在項目審核、流程監管、善款使用等方面都缺少清晰的行為及法律邊界,曝出亂像是遲早的事。”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作人王維維&&。

  事實上,網絡眾籌&&對此並非沒有應對措施。“我們盡可能地嚴格審核,並在每個個人救助籌款頁面中增加了‘舉報’功能,一旦有人舉報,我們就會暫停該項目的眾籌,針對舉報進行核查,包括實地的走訪調查。”於亮介紹説。

  但這種審核有時也並不容易。有業內人士坦言,除非求助者配合,否則由於無規可依,又涉及個人隱私,在做大病救助的項目驗證時,的確可能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

  此外,於亮也&&,由於現行法律法規不支持眾籌&&對個人求助者所籌資金的後續使用情況進行干預,他們只能反復勸説發起人公示後續資金使用情況,“目前&&在這方面確實鞭長莫及。”

  如何才能更規範?

  配套法規待完善,須從個人和&&兩端“雙管齊下”、加強監管

  一方面是網絡公益眾籌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問題的層出不窮。“眾籌&&的規範化迫在眉睫。”楊東説,互聯網眾籌&&亟待提高專業能力,從技術層面堵住漏洞。

  就目前來説,一些眾籌&&也做出了有益嘗試。於亮&&,除了不斷完善自身審核流程,“輕鬆籌”也在積極跟政府管理部門及醫院對接,核驗籌款人所提供材料證明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在騰訊樂捐&&上,非公募機構或個人發起的項目,需經過公募機構審核項目的真實性、家庭情況、項目設計和可執行性等,之後才能確認是否支持。

  相關部門也從2016年開始對網絡公益眾籌&&的規範化管理進行實踐探索。2016年8月22日,騰訊公益、中國慈善信息&&、新浪微博微公益、“輕鬆籌”等13家網站作為“試驗田”,被納入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同時,從2016年9月1日起,我國首部慈善法正式實施,對慈善組織利用網絡等&&開展公開募捐等行為做了明確的規定。

  不過,對個人求助的監管目前相對更加薄弱。王維維認為,互聯網眾籌&&還屬於新生事物,法律和監管都還在摸索中,存在一定的滯後性。雖然《慈善法》無法約束個人求助行為,卻可以通過對網絡公益眾籌&&的監管來間接地規範個人求助行為。未來還需要“雙管齊下”,通過各種規章制度及立法的進一步完善來彌補空白。

  “眾籌&&應肩負起善款監管的責任,如何使善款公示常態化將是重中之重。”於亮説,對於個人發布的求助信息,“輕鬆籌”在顯著位置進行了“風險防範提示”,告知該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布個人負責。同時,&&在不斷完善舉報機制,建立社會人士“舉報”機制,下一步還將考慮與相關機構合作進行對善款的監督。

  此外,在&&管理方面,專家也建議,相關部門應提高&&的准入門檻。“通過細化管理條例,對入行資質、運營能力、技術配置、網絡安全環境等方面綜合考核,讓這個行業在健康的環境下良性發展。”楊東説。

  “網絡募捐信息&&的建立,對整個慈善行業生態,應該是一種利好。”劉佑平説,募捐&&與慈善組織未來可以考慮共同開發高效便捷的募捐服務産品,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讓公眾的需求和體驗得到最大化的滿足。(記者 張意軒 尚 丹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航拍湖北麻城一建築工地腳手架垮塌事故現場
    航拍湖北麻城一建築工地腳手架垮塌事故現場
    “少年俄羅斯”選美大賽
    “少年俄羅斯”選美大賽
    上海虹口足球場起火 火勢被撲滅無人受傷
    上海虹口足球場起火 火勢被撲滅無人受傷
    故宮曬出賞花圖
    故宮曬出賞花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71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