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7月10日電(記者董振國、唐榮桂)盛夏時節,廣西全州縣鹹水鎮蕉川村的稻田裏,村民余桂萍正彎腰給禾苗除草,13歲的女兒怡怡剛放暑假,也幫媽媽打下手。儘管烈日下很辛苦,怡怡卻很高興,因為幾年前,她一年難得和媽媽在一起待幾天。
“前些年種糧不賺錢,只好外出打工,女兒成了留守兒童。現在種富硒米比打工收入好,最高興的是能和女兒在一起!”余桂萍滿臉慈愛地看著女兒説,“她現在懂事乖巧了很多,讀書也更努力了。”
地處湘江上游的廣西全州縣素有“桂北糧倉”之稱,“種田不賺錢,農民不種田”曾困擾着這個産糧大縣。近幾年,當地農民在合作社帶動下種植富硒大米,賺錢又穩定,不少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的村民又重新回到了村裏。
蕉川村村委會主任劉發平告訴記者,村裏80%的水田種上了富硒大米,這幾年有近200名外出婦女回村,邊種水稻邊照顧家裏,拋荒的田少了,留守兒童也少了。
“前些年種稻子只夠糊口。”説到過去,余桂萍話語中透露出一些無奈。7年前,她和丈夫決定把田租給別人,拋下女兒和老人,到廣東去打工。
“兩個人每月工資有5000多元,但開銷也大,一年到頭剩不了多少錢。”余桂萍回憶説,“最放心不下的是留在家裏的女兒,老人只能管孩子的吃喝拉撒,不懂教育孩子”。余桂萍陷入兩難:回家,就沒了收入;不回,又沒法照顧女兒。
2015年,夫妻倆聽説有合作社與村民合作種植富硒大米,收入很不錯。於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回到村裏,要回8畝多水田,種上了富硒大米。
“頭一年種,每畝純收入就達到1600元,比普通水稻多1000元。”一算賬,余桂萍發現種田並不比打工差,2016年,嘗到甜頭的她又租地擴大面積,30畝富硒稻每年純收入近5萬元。
“富硒米賺錢,但種起來標準也高。”全州縣萬家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馬玉榮介紹,“合作社統一育種,統一供應農資,統一管理技術,保證品質。嚴格選取種植地塊,土壤送到專業機構檢測,達到富硒標準才能入社。”
嚴禁使用農藥,用滅蟲燈殺蟲,人工除草,施農家肥……余桂萍將這些要求一一記在心頭。“以前看到有蟲了就打農藥,現在全按合作社説的辦。合作社在收購稻穀時會做農藥殘留檢測,一超標就賣不掉了。”余桂萍説。
“今年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的富硒米保底價是每斤稻穀3元,比普通稻穀高一倍。現在全縣有9個鄉鎮、2000多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1.5萬畝富硒米。”馬玉榮告訴記者,“等土壤再經過兩年改良,達到有機、富硒雙標準後,價格還會漲。”
全州縣縣長廖照德&&,自治區國土廳檢測,全州82.5%的土壤含硒,目前全縣水稻種植面積有130多萬畝,發展富硒米還有很大潛力。
-
王健林世紀交易背後的八個懸念
2017-07-11 08:44:34
-
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2017-07-11 08:44:34
-
賣芒果的非洲小女孩有企業家精神,為何還是窮?
2017-07-11 08:44:34
-
攝影徵集丨向高溫下的建設者致敬
2017-07-11 08:22:02
-
申遺成功後,如何守護歷史文化記憶?
2017-07-10 13: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