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清華北大不對參觀者作限制又會怎樣
2017-08-08 08:45:3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些享譽全球的世界名校卻是沒有圍墻的,我也沒在校園裏見過一個保安,架一根欄桿、設一個登記室,在那裏限制參觀時間和人數,人為添堵。

  盛夏酷暑,有一種人為的“熱”賽過天氣——參觀清華北大。8月7日有報道稱,隨著暑假的到來,更多全國各地的遊客帶著孩子來到北京,想要一睹中國最高學府的風採。由于參觀人數不斷攀升,“進清北難”的問題也顯現出來。該報道標題為“參觀清北有多難:清華淩晨就有人排隊,北大結束參觀仍排長隊”。

  “清北遊”如此熱又如此難,促使一些有“條件”的人動起了歪腦筋。7日還有一條消息披露,一部分遊客為了能省時省力地進入清北兩校,選擇向黑車司機付錢,由對方帶入校園,甚至有來自河南的一家四口,藏身快遞車之中“偷渡”進校。

  暑期是旅遊旺季。向往首都北京和北大清華的外省孩子們也放假了,他們千裏迢迢來到北京,渴望一睹名校風採,跟自己心目中神聖的“象牙塔”來一次親密接觸,這非常正常,相信社會各界包括校方,都是能夠以最大的善意加以理解的。清華大學暑期留校的一位李姓同學表示,並不反感那麼多人來學校參觀,覺得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比較有素質的。他可以理解家長激勵孩子好好學習的心情,認為這畢竟是一件挺美好的事。

  但是,由于參觀人數過多,也過于集中,清華、北大採取了限制參觀人數或時段的辦法。清華大學一位門衛告訴記者,淩晨4點就有人開始排隊,有時早上6點多就達到了上午場次接待人數的極限。而進北大參觀則無人數限制,只有時間限制。北大一保安表示,人數眾多需登記,等到開放時間結束,還有很多人在排隊。

  我不知道,這些控制人流的措施有多大效果。向往清華的人雖多,但攤到每一天也不至于多到人滿為患的地步。人為限制上午3000人,下午3000人,讓那些外省的孩子及其家長天不亮就趕過去,在酷暑中排幾小時的隊,甚至連中午飯都吃不上,還不一定能進得去,真有這個必要嗎?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很多短缺實際上是管控出來的。有些東西市面上本來並不稀缺,假如突然對其實施限購,卻極有可能引發搶購潮。前年我去北京,有當地的朋友開車帶我四處閒逛。本來我並沒有想過要去清華大學參觀,但是朋友告訴我,進清華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得排很長時間隊,而他是知道怎麼進去的……于是,我就坐在他的車裏輕輕松松遊了一回清華大學,還在那座著名的“清華園”二校門前搶留一影。很顯然,我這麼一個“清華遊”的需求,就是緊俏帶來的。

  要説被人“向往”的程度,英國的牛津、康橋,恐怕並不輸于中國的北大、清華。中國人雖多,但是想參觀牛津、康橋的人可來自全世界,人應該更多——依我的實地觀察,也確實如此。但是,這些享譽全球的世界名校卻是沒有圍墻的,我也沒在校園裏見過一個保安,架一根欄桿、設一個登記室,在那裏限制參觀時間和人數。

  “堵不如疏”,這話都被人説濫了,我真不好意思重復。而如此淺顯又廣為人知的道理,其實也無需我一再重復,北大清華門口的擁堵人群,又一次提醒管理者是否可以換個思路。(朱達志)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照看暑期裏“散養”孩子應廣開思路
    暑期來臨,平常有學校管束的中小學生從“圈養”變成了“散養”狀態,孩子們自然散發出無窮的活力,但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實在讓人頭疼。
    2017-07-18 08:41:15
  • 暑期別忘了留守兒童
    暑假本來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但對不少留守兒童來説,可能更意味著辛酸。離開了學校,有了大把自由支配的時間,可父母不在身邊,不僅會感到孤獨,還失去了有效的監護。頻頻出現的暑假留守兒童溺亡悲劇,就是慘痛的警醒。
    2017-07-16 09:02:55
  • 暑期是用來“反超”的嗎
    暑假到來,各地又在抓學生減負,禁止給學生補課。四川省教育廳近日發布《四川省中小學減負“十嚴十不準”》,要求不準布置超時超量的課外作業,不準將升學率作為考核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主要標準。
    2017-07-14 08:26:2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王崢奪得世錦賽女子鏈球銀牌
    王崢奪得世錦賽女子鏈球銀牌
    立秋日的“七彩祥雲”
    立秋日的“七彩祥雲”
    曬“秋”
    曬“秋”
    濟南潮汐車道“拉鏈車”上路
    濟南潮汐車道“拉鏈車”上路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44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