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全民健身日談“健身難”
2017-08-08 08:45:3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的8月8日是全國第九個“全民健身日”。每年的這一天,各地照例會組織多種活動,比如體育設施免費對公眾開放,再比如健康查體、運動講座等公益服務活動。

  與前些年相比,民眾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健身跑、城市馬拉松等群眾體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廣場舞、健步走等活動則深受中老年人喜愛。各種健身項目,迎合了不同群體的休閒新需求。

  這種新變化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然現象。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3億人,而且中國仍處于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期,2021年至2035年將再次迎來老年人口增長的高峰。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有更多中老年人參與到相應的文體活動中。

  那麼,各地的基礎設施,是否已做好迎接這場呼之欲出的銀發健身潮的準備呢?從目前看,場地少、人員多的矛盾還比較突出,這一矛盾在一些地方還曾引發衝突。

  健身場地不足,已成為宜居城市建設的一塊短板。在我們身邊,一些新建小區樓前屋後鋪幾片草坪、建幾口水池、修幾段健身小道,或者在樓群中心空出一片平地,就算是給大家提供了文體活動場所;一些老舊小區因為空間更局促,往往只能在閃轉騰挪中設幾個健身器材了事。條件有限遭遇旺盛剛需,引發鄰里矛盾乃至大打出手都在所難免。

  當我們登高俯瞰身邊的城市,景致總是相似:鱗次櫛比的樓宇、密如蛛網的街道、鬱鬱蔥蔥的行道樹。這樣的城市建設格局,並沒有為百姓健身預留出足夠的空間,又談何“宜居”?

  我們不能把“宜居”簡單等同為住得寬敞明亮,行得自如通暢,“宜居”的更高要求是要活得身心愉悅。對于賦閒在家的中老年人而言,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既是強身養生的追求,也是一種帶有年齡特點的社交活動。他們的健身需求,理應被滿足。

  不過,面對公共健身場地供需緊張的現狀,單純強調理解、溝通和包容,只是揚湯止沸的權宜之計。從長遠看,在城市建設中做好規劃、打提前量,共建共用公園、操場等基礎設施,想辦法提高現有場所使用效率,盡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體活動需求,公眾方能在更宜居的生活環境中擁有更多獲得感。(蕭海川)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健身要有熱情也要更科學
    前日,廣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審議通過。
    2016-12-20 16:33:05
  • 強體健身刻不容緩
    幫室友搬行李,上下爬了幾次樓梯,竟誘發氣胸。體能測試,跑個1000米,累到幾近虛脫… …大學生的體能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2016-10-20 17:28:3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王崢奪得世錦賽女子鏈球銀牌
    王崢奪得世錦賽女子鏈球銀牌
    立秋日的“七彩祥雲”
    立秋日的“七彩祥雲”
    曬“秋”
    曬“秋”
    濟南潮汐車道“拉鏈車”上路
    濟南潮汐車道“拉鏈車”上路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44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