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臺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內政經濟文化軍事地方外交社會科技評論韓語娛樂旅遊時尚留學圖片TV商務

中韓“端午”大不同,這些區別你知道嗎?

2016年06月09日 15:58:50 來源: 新華網

    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慢慢臨近,我們的鄰國韓國,也在準備過端午祭。2005年,韓國成功將“端午祭”申遺之後,很多人認為是搶了中國的端午節,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中國人對此忿忿不平。對此,我們來認識一下韓國的端午祭到底是怎樣的節日?它跟中國的端午節區別在哪?

    韓國江陵端午祭與我國的端午節其實並不是一回事。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完全不同。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相近。

    端午節VS端午祭:名稱

    在我國,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五”或“重五”。由于古代“五”與“午” 相通, 因此,“端五”亦稱為“端午”、“重午”,是我國民間夏季重要的傳統節日。

    韓國的“端午”,時間上與我國農歷的五月初五相同,他們也稱之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傳統稱為“上日”。“端午”從字義上解釋為“初午”,屬五月第一個“馬日”。五月本是一個陽數(也稱為奇數),初五即是兩個陽數相遇,他們與我們一樣有著重視奇數日相遇的習俗,因此定為一大節慶日。

    端午節VS端午祭:起源

    對我國端午節起源,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説法是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他秉直愛國,政績顯著,卻被罷黜,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人懷念他,在每年端陽節時向江心投擲粽子、油糕等食品,用意有二:一是讓江中的蛟龍魚鱉等吃這些食品,免得傷害屈原屍體;二是祭奠屈原,讓他的亡靈亦享有人間的食品。另有圖騰祭日、鎮妖避邪日、伍子胥的忌辰、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等説法。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説,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相傳,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駕舟順江而下打撈他的屍體,當時正在湖上打魚的漁夫們得知後,也競相劃舟幫助打撈。撈而不得,漁人們悲痛萬分,其中一人將帶給屈原的粽子和雞蛋投入江中,以期魚蝦飽食之後免去吞食屈原的屍體。一名老醫生把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裏,欲藥昏蛟龍水獸,讓它們遠離屈原的屍體。久而久之,便有了端午節賽龍舟、端午食粽、飲雄黃酒等習俗。

    農歷五月酷暑炎熱,古人認為這是一個惡月,從而形成了一係列避邪驅瘟的風俗,如端午節這天,人們也會早早地把艾枝和菖蒲懸挂在門邊,其枝葉上散發出清香,據説挂上這兩件東西能保平安,病魔瘟邪都能擋在門外。

    端午節VS端午祭:習俗

    韓國的端午祭,在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粧,稱為“菖蒲粧”。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江陵地區的端午祭,有著繁瑣的祭祀儀式,祭祀、演戲、遊藝是其主要內容。如果從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舉行五個晝夜;如果從“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時間長達20多天;如果從“謹釀神酒”算起,則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其中的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説是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

    端午節VS端午祭:影響

    中國的端午節和韓國的端午祭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在于,中國的端午節幾乎是全民共慶的一個節日,中國56個民族中有36個民族是過端午節的。

    在韓國,對于端午祭,江陵之外的其他地區中很多的韓國人已經不是很了解了。

    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的啟迪

    學者認為,韓國申遺成功實際上帶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他們把傳統的文化活動注入了現代的元素,成功地實現轉型,並得到了國際的認同,對于中國文化遺産的保護有借鑒意義。

    一、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更多關注

    無論是中國還是韓國,在文化遺産保護的問題上,都需要傾注更多的關注。中國各種民族文化紛呈,是世界文化遺産的寶庫,但是這些文化遺産在慢慢的消失,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更是以驚人的速度離開我們的現代社會。韓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中國可以借鑒韓國的一些較為成熟的方法。

    二、節日民俗不能完全商業化,應保留它民間的特色

    兩國的端午活動都對經濟的效益較為關注,為發展地方的經濟的目標突出。然而民俗文化畢竟是很單純的,如慶陽香包節的香包、皮影、剪紙等等都是由當地百姓手工制作。這些工藝品雖然大都是為了在香包節期間銷售,但是民間藝人在制作這些工藝品的過程中所灌注的文化意義也是不可與之剝離的。

    同樣,韓國雖然也是為了發展當地文化旅遊搞很多活動,但是活動本身是有其含義的,這些活動正是民俗價值的表現。因此,應當注意,在開發民俗經濟的過程中,不能只著眼于其經濟利益,應當保留其民間特色,還原民俗以本來面目。

    三、民俗教育需要重視

    教育現象體現了社會、文化行為的變化過程,民俗教育是傳承一個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過地方政府的文化行政部門去教育市民。以韓國江陵市為例,市民可以在民俗課堂上學到美術、古典文學、法律、音樂、文學、東方哲學、地方行政、經濟、國樂、子女教育、環境、女性學等等。

    或通過地方教育機構,將民俗教育與國家教學計劃相結合,可在小學、中學、高中開設地方民俗文化課程,或在學校開辦協會等教育形式。如此,使學生們增加對地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強凝聚力。(來源: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各國端午節美食花式大盤點

四問四答 帶你了解韓國人怎麼過端午

【糾錯】 [責任編輯: 田明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0346135424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