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定向降準可期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是政策重中之重
2018-09-26 作者: 記者 張莫 向家瑩/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25日發布公告稱,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600億元14天逆回購操作。自9月中旬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已經進行了不小的加量操作,釋放流動性超過8000億元。

  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今年初至今,央行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約2.8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央行貨幣政策仍然保持穩健中性基調,當前流動性寬鬆是在加強預調微調基礎上的邊際性寬鬆。未來市場資金面的平穩運作仍可持續,中長期來看,松緊適度、注重內部均衡的貨幣政策思路將得到進一步貫徹,後續定向降準政策可期,與此同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持續成為下一步政策的重點。

  呵護流動性並非“放水”

  9月中旬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的加量操作引發關注。12日,央行在暫停21天之後重啟逆回購,統計顯示,從9月12日至19日,央行通過逆回購和MLF操作投放了近8000億元流動性,其中17日的2650億元1年期MLF操作,規模相比之前有較大幅度提高。

  在進行上述操作時,央行持續提到原因為“對衝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係流動性合理充裕”。業內人士也表示,央行超預期開展MLF操作,很大程度是中性對衝操作,主要是為了緩解近期地方債加速發行對流動性的潛在衝擊,同時存在提供長期流動性的意圖,以鼓勵銀行繼續增加長期信貸投放,支援實體經濟融資。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取向的邊際性轉松在流動性環境的逐步舒緩中得到確認,但絕非“大水漫灌”。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實踐中可以發現,短中長期數量型工具的配合使用更為嫺熟。定向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並置換部分中期MLF流動性、新作MLF釋放中期流動性、開展逆回購投放短期流動性,長中短期流動性投放規模依次降低,“鎖短放長”特徵明顯。

  “銀行的信貸業務擴張天然就會形成流動性缺口,可以滿足這種流動性需求的方式就是央行向銀行提供流動性,表現為基礎貨幣的投放。公開市場操作的短期、快速、小規模的特徵,只能實現流動性的短期供給,當流動性缺口較大時,央行採取降準或MLF投放以滿足銀行體係的長期性需求。”明明説。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保持穩健中性基調未變的情況下,央行對貨幣政策進行邊際調整,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約2.8萬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總和,保證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董希淼表示,當前貨幣政策的邊際寬鬆是在保持穩健中性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加強預調微調。與今年上半年相比,近期流動性釋放大大增加從而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但這並非放水,而是由內外部環境變化導致的階段性或邊際性寬鬆。

  未來降準仍可期

  央行在日前發布的《2018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下一步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此説法與一季度報告中“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流動性尺度”的説法略有不同。市場人士普遍預期,未來貨幣政策仍會呵護流動性充裕環境,定向降準可能是選項之一。

  明明表示,央行近期開展逆回購和MLF穩定流動性環境,前瞻性特徵凸顯,後續資金面的平穩運作仍然可持續。中長期來看,注重內部均衡的貨幣政策思路將得到進一步貫徹,後續定向降準政策仍然可期。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若美聯儲本次加息,我國央行或將繼續按兵不動,保持政策利率的穩定。不過,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松緊適度,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到今年末,我國央行仍有採取進一步降準並置換MLF的可能,從而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降低實體經濟部門的融資成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後續繼續大規模投放流動性的可能性不大,在流動性已經保持合理充裕的情況下,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將相對較低價格的流動性通過金融機構投入實體經濟。他表示,降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當前外匯佔款增速比較平穩,未來增速也可能下滑,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保持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銀行將負擔較重,未來通過定向降準來進一步下調準備金率的空間還是有的”。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成發力重點

  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企穩向好達1.52萬億元,但同比少增376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仍未放量,同比少增214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從各方數據來看,目前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但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仍偏低,放貸意願不足,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並將持續成為下一步政策的重點。

  明明表示,“寬貨幣”到“寬信用”傳導不暢,其根本問題是宏觀總量與微觀信貸的關係失衡。“從供給側來看,在‘三去’改革背景下,中小企業違約可能性上升。與此同時,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表外資産回歸表內,加上大量不良資産消耗銀行資本,銀行信貸提供能力有限,風險偏好下降。”明明表示,從需求側來看,內需乏力無法支援小微企業融資再擴建,並且在經營風險較大、防范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小微企業變得更加保守,不願意以高成本借貸資金進行擴張。他表示,即使央行實施寬貨幣政策,企業的投資不足與金融機構的信貸意願缺乏,使得目前信用仍處于緊張狀態。只有市場的信心恢復,才能看到融資條件的改善,因此政策重心需要放在增強實體經濟的發展動力。

  近半年,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成為監管層工作重點。8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日前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再次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不斷出臺政策措施,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機制,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援力度,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也表示,解決資金流入實體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問題,應在政策加碼之外運用更多市場化的手段。“小微企業規模小、缺乏資産和歷史數據,因此金融機構很難為之服務,強制要求銀行在增加對小微企業授信的同時把融資成本降下來並不是好辦法。銀行在提供服務的同時,還是應該運用市場化定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洪澤湖“黑水”:跨境而來,責不過界?

洪澤湖“黑水”:跨境而來,責不過界?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跨境污染治理壓力、動力及能力“三力”不足,上游部分地區“以鄰為壑”,以泄洪來泄污的現象時有發生。

·醫養結合試點遭遇“資源尷尬”

中國鐵建:助力非洲經濟起飛

中國鐵建:助力非洲經濟起飛

“現在,我們從奎托坐火車,向東可到邊境城市盧奧,往西直抵洛比托港,比乘坐汽車要快得多,也更劃算。”

·國家煙草建定點扶貧農特産品銷售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