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2月14日晚間拍攝的“筼筜夜話”主題沙龍現場。圖為嘉賓暢談“我與特區共成長”故事。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新華網廈門12月15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是廈門特區成全了我這樣一個打工仔。”12月14日晚,夜色璀璨,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馮鴻昌和其他幾位在廈門生活創業的中外代表,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網絡媒體代表,在筼筜湖畔分享他們與廈門的故事。
真情流露背後,是馮鴻昌對廈門發自肺腑的感恩。來廈發展25年,他見證了特區的擴張蝶變,也成為城市發展的受益者之一。
馮鴻昌出生在漳州市南靖縣的一個小鄉村。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廈門被設立為經濟特區。香港回歸的那一年,他來到廈門海天碼頭實習。
彼時的特區建設,已經是如火如荼。此後的那些年裏,他虛心向老師傅、技術人員學習,並利用業餘時間自費參加技術、業務、管理培訓,相繼獲得電大自考大專和本科文憑,取得高級鉗工、計算機操作員等數十個職業資格證書。
以港立市,港以城興。廈門特區對於港口人才的渴望與重視,使得馮鴻昌這一個“技工男”有了廣闊的天地。
在以馮鴻昌等為代表的一批産業工人的勤奮努力下,廈門港2017年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躋身世界集裝箱港口15強行列。馮鴻昌先後獲得市職工技術競賽“技術狀元”、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2014年獲中華技能大獎,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人才。
開放、包容的廈門特區,營商環境好,政府效率高,配套政策好,吸引了大量企業搬遷於此。“來的這些年,感覺非常好。”特步集團總裁丁水波用一組數據來例證:“2009年剛來廈門時,我們的年産值只有30多億。現在,我們的年産值已經達到80多億。”
1987年成立於泉州的特步集團有限公司在經歷起步和高速發展後,對高級人才和營運環境有了更高的需求。2009年,特步在特區“宜居宜業”的環境吸引下,到廈門設立總部。這些年,大量北上廣深及海外人才的加盟,使特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15年,捷克姑娘潘淑娜來到廈門大學讀書。在大學3年的學習中,她因為參與志願服務,近距離感受到了廈門人的溫暖、熱情、文明、友好、包容……她愛上了這座城市。
“廈門是一座不見外的城市。”如今的潘淑娜選擇繼續為廈門發光發熱,成為市外國人才服務站顧問和思明區官任社區的境外主任助理。
在過去的2年裏,潘淑娜和團隊成員製作了一本厚達百頁的《外籍人才來廈工作生活指導手冊》,從住宿、簽證、就醫、就業等方方面面,為外國人了解廈門、扎根廈門提供幫助,希望為更加國際化、都市化的廈門,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筼筜夜話”是廈門市委網信辦主辦的“揚帆正當時 廈門再出發——2021網絡全媒體廈門行”活動的一項配套活動。今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市委網信辦邀請全國30多家知名網絡媒體前來廈門采風。
“家有喜事,一起分享。”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姚玉萍希望通過“筼筜夜話”這樣一個特別的形式,分享廈門特區建設40年裏的動人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廈門、點讚廈門、熱愛廈門。
參與“筼筜夜話”主題沙龍的嘉賓和媒體記者代表合影(12月14日攝)。新華網 肖和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