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張單子賣10萬元,誰在交易長江砂石“身份證”?

  今春以來,半月談記者沿長江順流而下調研發現,長江幹流嚴打非法採砂成效顯著,但部分支流在許可採區等管理上仍存在漏洞,有待綜合治理。半月談記者走訪長江上中下遊部分支流發現,一些盜砂團夥通過虛開、偽造、重復使用能證明合法採運砂石的砂石採運管理單,非法採砂,並借此“洗白”。

  “僵屍砂廠”賣單牟利

  許可採區是合法砂石的來源,砂石採運管理單相當于合法砂石“身份證”。根據河道砂石採運管理單制度相關規定,河道砂石需運離許可採區、疏浚作業區或其臨時堆場的,由負責河道採砂現場監管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在河道砂石裝載現場填寫、出具紙質管理單,實行一船(車)次一單。紙質管理單一般一式四聯,又稱“四聯單”,上面寫有砂石來源、目的地、運載量等資訊,是採運和銷售砂石時的有效合法證明。

  然而,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些位于長江支流的許可採區打起倒賣砂石採運管理單的主意。“尤其是一些沒有及時取締的‘僵屍砂廠’,雖然在許可採區,但砂石資源因常年開採幾近枯竭,已經沒有規模化開採的空間,于是設法倒賣單子。”一名鄉鎮幹部説。

  公安部門查獲過類似案件:2021年7月的一天夜裏,多部門聯合執法發現一艘隱形吸砂泵船在長江中遊某水域盜採江砂。在順藤摸瓜抓捕一個特大採砂犯罪團夥的同時,警方還挖出被虛開、倒賣的砂石採運管理單,單上顯示的採區正是只賣單子不採砂的“僵屍砂廠”所在的許可採區。

  警方查獲這樣的單子一共15張,涉案金額高達160萬元,每張單子賣出約10萬元的價格。平攤到每噸江砂,由每噸5元加價到約40元賣給盜採、販運江砂的團夥。

  長江某支流一處採砂廠附近的河床 董雪 攝

  根據相關制度規定,“四聯單”第一聯由河道採砂現場監管機構收執,作為控制採砂總量的依據;第二聯由採砂人(供砂人)收執,作為核對採(供)砂量的依據;第三聯交砂石承運人,作為運輸河道砂石合法來源的憑證,運抵目的地後交砂石接收方收執;第四聯交發放採砂許可、批復河道疏浚項目或批復採砂可行性論證報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基層執法人員表示,該單據一旦跑到非法採砂團夥手中,危害不容小覷。許可採區之所以能倒賣“四聯單”獲利,與一些地方監管不力有關。

  砂石採運管理單上明確有一項是“現場監管責任單位蓋章”,當地監管機構依規應在採砂現場嚴格監管,對砂石採運管理單的真實性負責,並把控砂廠的全年採砂總量。但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個別監管單位工作人員因貪圖利益涉案其中,給砂廠虛開“四聯單”,對砂廠倒賣單子的行為睜只眼、閉只眼。“有的是有金錢往來,有的是收了煙酒禮品。”一位基層民警透露。

  “鑽空子”造假,一單多用

  河道砂石採運管理單制度旨在強化河道採砂管理。據水利部長江委介紹,為進一步加強河道採砂管理,提高涉砂活動監管效能,精準打擊非法採砂行為,長江流域近年來大力推動河道砂石採運管理單電子化,計劃在2024年底前全面實行電子化管理。但在電子化管理尚未完全覆蓋時,一些盜砂團夥借機“鑽空子”,偽造“四聯單”,讓人真假難辨。

  “這單子上有蓋章、編號,有採運各方簽字,還有裝載量、運輸船等各類詳細資訊……只靠查驗單子很難找到造假痕跡。”半月談記者多方收集了多張“四聯單”,樣式不一。

  圖為兩省份砂石採運管理單,上為偽造單據

  公安部門曾抓捕過偽造“四聯單”進行詐騙的團夥,該團夥當時在網上買了一批假的砂石採運管理單和水利部門公章,冒充水利部門開出假的“四聯單”,再高價賣給想在長江採運砂石賺錢的船主。

  “在長江流通的砂不少是來自支流河道的許可採區,涉及省市眾多,紙質砂石採運管理單樣式各有不同,同一省份不同地方開出的單子也有不同,易于造假不易分辨真偽。”執法人員和港口經營人表示,這給他們的查驗工作增加了難度,“長江幹流的河道砂石採運管理單已經電子化了,但很多支流還沒有推行”。

  此外,非法團夥還在採砂運砂過程中一單多用,企圖最大限度利用“四聯單”。“比如從湖北運到上海周邊的一船合法砂,先在湖北就地賣了,然後沿途偷採一船再次賣掉,如此反覆幾次,直到最後一船偷採的砂運到上海周邊才結束。”一名執法人員説。

  加快推進砂石“身份證”標準化、電子化

  近年來,砂石採運管理單制度實行以來,在長江等河道嚴厲打擊非法採砂,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下一步,建議多部門聯合發力,加快在長江流域特別是支流流域推進標準化、智能化的採運管理制度,加快統一砂石“身份證”,對砂石資源的開採、運輸、轉駁、銷售實行採運銷票閉環監管。

  半月談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長江幹流的相關管理日益規范,但支流涉及地方眾多,相關管理仍待完善。鑒于已有案件多發生在支流,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建華等受訪專家建議,“一盤棋”推進長江流域幹支流的監管舉措,河床砂石直接關係到長江幹支流的物理和水文完整性,關係到魚類“三場”品質,長江流域互聯互通,如果忽視、放任支流監管,就會出現木桶短板效應,勢必損傷長江生態係統的根基。

  基層受訪人員建議,及時梳理規范砂石許可採區,並建立臺賬。河道砂石“身份證”的源頭是許可採區,許可採區一共有多少?有哪些還能採?哪些需要調整?哪些已無砂可採?需及時梳理更新,調整開採規劃,並關注相關監管部門人員監守自盜問題。

  原標題:《一張單子賣10萬元,盜採江砂也能“洗白”,誰在交易長江砂石“身份證”》

  半月談記者:董雪 李思遠 韓振 鹿澤新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5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