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農業跑出智慧化加“數”度

  電子耳標耳牌時刻記錄大足黑山羊的生長狀態;溫光水氣等智能化設備24小時監測水稻的生長環境;智能化育秧工廠讓育秧不再“靠天吃飯”……

  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下,山地丘陵面積佔比九成多的重慶,如今山區農業跑出了智能化加“數”度。

  5月4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永川區仙龍鎮雙星村,一座佔地46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工廠讓人耳目一新——工廠有20套循環運動式育苗床,秧苗盤隨着自動滑軌上下移動猶如坐上了數十米高的“電梯”,在溫光水氣等智能設備的照料下,綠油油的秧苗正茁壯生長。

  智能化育秧工廠“管家”、重慶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管明春告訴記者,去年永川區政府投資1200萬元,在雙星村建起這座智能化育秧工廠。工廠綜合了國內多家單位的最新設備與研究成果,集成創新育秧技術,有種子包衣、選種浸種、多級消毒、智能高速流水線播種、自動疊盤、機器人堆碼、密室催芽、循環運動式立體育秧育苗、葉面施肥、智能補光及智能控制溫濕光氣等多種功能。

  “這是重慶目前最大的智能化育秧工廠,整個育秧過程實現了全程自動化。”指着身後的育秧工廠,管明春很是自豪。他舉例説,水稻種子經浸種消毒、流水線播種、密室催芽後,育秧工廠會根據天氣變化,實時調整溫度和濕度,智能補光,保證秧苗受熱均勻,濕度適宜,光照充足。“工廠育秧只需要15—25天。不僅減少了種子浪費,還不受天氣影響,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

  目前,該智能化育秧工廠單批次可育3025畝秧苗,一年可育4批次,能滿足1.2萬畝農田的用秧需求。同時育出的秧苗苗質統一,省水、省肥、省地、省工,深受永川、江津等周邊區縣農民的歡迎。值得一提的是,待育秧結束後,育秧工廠還可以用作蔬菜育苗、速生蔬菜栽培等,實現一廠多用。

  事實上,智能化育秧工廠只是我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一個縮影,數字農業的應用場景在重慶農村已較為普遍。

  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的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字化無人果園,通過智慧化的管理&&可提前推測每株果樹果實的産量,為無人機施肥、用藥、灌溉等提供全過程科學指導。

  在位於榮昌區的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當地通過搭建智慧養殖管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豬肉溯源大數據等智慧畜牧綜合服務&&,構建起覆蓋全國各區域、産業全鏈條的數據採集體系,減少了養殖戶的交易環節和交易成本,促進了生豬産業數字化發展。

  ……

  市農業農村委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説,近年來,通過實施“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農業領域正加快數智化轉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270個,去年我市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達43.3%,位居西部第一。

  接下來,全市將堅持以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為發展主線,按照“管理服務數字化”“農業生産精準化”“經營服務網絡化”“數字科技融合化”發展方向,建設一批數字種業、數字種植業、數字畜牧業、數字漁業等應用推廣基地,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建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200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突破50%,全力將重慶打造成西部“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示範區。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5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