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兩會“上新”,為建設新重慶凝聚強大合力

  航拍重慶中心城區。特約攝影 王正坤/視覺重慶

  新征程已經開啟,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説,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今年兩會是換屆會,眾多代表委員“新面孔”集聚盛會,帶着社會各界萬千民眾的心聲和期望而來。他們中有知名專家學者、有青年企業家、有“00”後技術工人……

  奮鬥創造奇蹟,力量源於團結。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共赴盛會、共襄盛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凝聚強大合力。

  我們採訪了10位新代表、新委員,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説——

  市人大代表、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産技術部編程員高廉政:

  我是一名來自企業生産一線的代表,也是一名“00”後,首次參加兩會感到非常榮幸。我比較關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近年來,重慶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要承載區,人才資源總量突破600萬人,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技能人才的重視。本次兩會,我帶來了關於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希望通過發揮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性作用、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等舉措,挖掘人力資源效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市人大代表、市羽毛球專業隊(渝北隊)總教練張亞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寄語青年,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我將牢記總書記的寄語,以青春之我,奮進偉大時代。我平常帶的主要是青少年隊員,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青少年培養健康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期盼今年的全市兩會有更多解決發展問題的“金鑰匙”,有更多接地氣、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兩會期間,我將呼籲推動體育和文化教育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市人大代表、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馬宏:

  當選新一屆重慶市人大代表,我感到的是榮光和責任。一方面,我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教育人的本分和擔當;另一方面,我將密切關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百姓期盼,&&更多群眾,積極為新重慶建設建言獻策,履職盡責。本次兩會我提交了“館校協同深化‘雙減’工作,提升素質教育質量”的建議,建議構建全域“大科普”新格局,盤活社會資源,做實做優“雙減”工作,發展素質教育,希望在創建優質均衡、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新征程中貢獻代表力量。

  市人大代表、神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艾姝彥:

  作為新當選的“90後”市人大代表,我將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接續奮鬥,團結身邊更多同齡人,一起為祖國的美好明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作為一名來自民營企業的人大代表,我也將立足企業平台,堅持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將中國智能製造的高品質産品推向全球。今年兩會,我和其他代表一起提交了關於自由貿易試驗區北碚板塊制度創新的建議,接下來我將積極參與其中,為助力重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市人大代表、重慶開拓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強強:

  “神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我們的‘太空之家’遨游蒼穹。”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點讚了“太空之家”。作為一名航天人,我為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優異成績感到非常驕傲。重慶開拓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現已具備年産200顆衛星部組件産品的配套能力。新的一年,我們將力爭打造一流數字化衛星産品研製基地、優秀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衛星應用示範點。今年兩會,我將重點關注重慶在科技創新和高端裝備製造方面的新規劃、新藍圖,並結合工作實際,從衛星製造和衛星數據應用等方面貢獻智慧和力量。

  市政協委員、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建庭:

  今年是我第一次以新委員的身份參加兩會。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今年兩會,我準備的提案是“深植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新和成長沃土,協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快速成長”。多年的科研工作經驗讓我認識到,培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社會氛圍要“濃”,政策保障要“細”,培育模式要“新”,行業支撐要“足”,這樣才能更加充分發揮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創新制勝中的主力軍作用,為國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市政協委員、民盟北碚區委會副主委、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院長曾亮: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提到,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産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總書記的話給了我們奮勇向前的信心和勇氣。作為食品人,我相信我們肯定能在黨的領導下,實現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強化食品安全和食用知識宣傳,普及膳食營養和健康知識。在新的一年裏,希望我們都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維護好食品健康和安全,朝着總書記擘畫的美好藍圖更進一步。

  市政協委員、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學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

  當選市政協委員,我感到很榮幸,更感到沉甸甸的責任。這次參加全市兩會,我帶來的提案和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設世界知名研究院有關。建設世界知名研究院,人才是關鍵。我建議相關部門&&獎勵激勵機制,完善硬體設施,釋放人才活力,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大足。我將盡己所能,積極建言獻策,助推大足石刻研究院成為川渝地區石窟寺保護、研究、傳承利用領域的領頭羊,讓川渝石窟煥發更多生機與活力。

  市政協委員、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鞏書凱: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創造了今天的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的這番話令我備受鼓舞。作為一名新委員,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2022年,忽米在技術、産品、市場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前不久,袁家軍書記蒞臨忽米調研時對忽米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肯定,並對忽米未來發展寄予了厚望。在新的一年裏,我將認真履好職、盡好責,帶領忽米攻堅克難,聚焦産業優化升級、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方面,以數字經濟賦能全市製造企業轉型升級,助推重慶加速實現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

  市政協委員、民盟銅梁區總支副主委彭毅: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指出:“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明天的中國,力量源於團結,團結是政協永恒的主題。作為一名新委員,在履職中,我要發揮好&&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會前,我對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無法參加工傷保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不足、設施不完善等情況進行了調研,會上準備就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和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效能提交兩件提案。

  今年兩會,重慶市民最關注這10個問題

  兩會召開前,重慶日報推出了全媒體報道“今年你最關心的事——2023全市兩會熱點調查”,通過重慶日報客戶端專題互動評論區、重慶日報民生熱線63823333、重慶日報客戶端民生頻道“我要報料”等平台,收集市民最關心最關注的話題。經過整理歸納,我們梳理出重慶市民今年兩會最關心的10個問題。

  1 如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 怎樣維護好食品健康和安全?

  3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我們還能做出哪些努力?

  4 推動製造企業轉型升級的路還有多遠?

  5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能否跟上?

  6 如何幫助青少年培養健康體魄?

  7 “雙減”後如何使教育回歸本真?

  8 如何將“中國智造”推向全球?

  9 未來重慶城市基礎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10 老百姓的就醫需求如何保障?

  (本版稿件由記者何春陽、戴娟、周尤、王亞同、陳國棟、李志峰、趙迎昭采寫)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27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