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政協委員王濟光:有序參與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大調整

  “應當以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擴大開放為動力,有序參與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大調整。”這是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在社情民意資訊《關于當前我國産業鏈供應鏈面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中提出的核心內容之一。日前,該社情民意資訊已被全國政協採用。

  “在國際地緣政治因素存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變化,以及國內經濟發展遭遇多重阻力的情況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産業鏈供應鏈仍面臨一定風險。”在王濟光看來,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調整或重置,是一個涉及當今世界經濟和政治大格局的重要問題。

  一方面,我國産業鏈供應鏈面臨港口堵塞、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運輸類國際服務貿易規模縮減等諸多外部風險點;另一方面,我國産業鏈供應鏈本身也存在全國投資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生産經營壓力加大、涉企政策精準性和落地有效性尚待提高等問題和短板。

  考慮到政策對于破解現實難題的重要意義,王濟光對當前涉企政策存在的不足也進行了深刻剖析。

  “近年來,盡管國家及各地不斷制定和完善涉企政策,但部分政策落地的有效性和精準性不足。”王濟光舉例説,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政策門檻高、要求多,使得企業難以享受國家政策紅利,且部分政策靈活性不夠,難以根據宏觀環境變化進行適調、微調,實施效果欠佳。此外,還存在企業應用型人才引進困難等難題。

  對此,王濟光提出了社情民意資訊《關于當前我國産業鏈供應鏈面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

  他建議,首先,擴大引進外資的市場準入領域,以放開外資金融機構為突破口,暢通國際金融市場與國內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繫通道,形成有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等實體經濟支撐的國際資本供給渠道,為中國主導的全球産業鏈提供堅實的供應鏈金融支援。對已經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各類特殊功能區域和開放平臺,加快大幅縮減負面清單步伐,推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等高端産業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全球産業鏈相關企業落戶中國、加入區域産業鏈集群。

  其次,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體係,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加速優化營商環境。既要在硬體方面對包括高新區、經開區等在內的各類開放平臺,加快以5G、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要在軟件方面提高政府部門的數字化服務水準,吸引更多全球企業加入中國産業鏈集群。

  此外,還要把發展産業鏈集群,作為穩定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地位的重點,積極扶持和引入全球龍頭企業成為産業鏈集群核心,形成既能兼顧當地需求、國內需求的産業小迴圈,又能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産業集群規模和發展品質並帶動全球産業鏈大迴圈的全球産業鏈重構格局。

    記者 何春陽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923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