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實施“雙減”政策見成效

  趣味滑板車、動感轉轉盤、“毛毛蟲競走”……每周一到周五下午3點半以後的課後服務時段,北碚區朝陽小學操場上便洋溢著孩子們歡聲笑語。該校在每天的課後服務中,安排了1小時的趣味體育運動,鍛煉孩子們的身體,培養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

  這是重慶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一個縮影。

  12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教委獲悉,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重慶緊扣教育去功利、去應試、去焦慮,校內校外綜合施治,減負提質多向發力,推動教育回歸公益、回歸理性,城鄉教育面貌正發生格局性變化。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全部落實了每周5天、每天2小時的課後服務。教育部“雙減”監測平臺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重慶市參與調查的約166萬中小學生及家長,對“雙減”的滿意度達97.8%以上。

  校內教育提質增效

  全市義務教育階段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

  12月2日上午10點,重慶市巴蜀小學五年級4班的孩子們正線上上上寫作課《即景》,老師通過公眾號徵稿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學生們的表達欲望一下子就被激發了,他們主動去發現大自然中的“小美好”,記錄、分享和傳播身邊的美。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市各中小學著力推進校內教育提質增效,全市越來越多的學校從以往單方面的老師教、學生學,轉變為合作探究、雙向啟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

  “為了將‘雙減’落到實處,我們堅持把高效課堂作為重要突破口。”市教委相關負責人稱,我市印發《重慶市義務教育課程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為全市各中小學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供行動指南。

  一方面,各校苦練教學內功,讓每個學生在校內學得好、學得足。例如,謝家灣學校加強教學的個性化和針對性,做到學習任務“人人清”“天天清”“科科清”,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各有所獲、各自充分發展,“彼此都不用陪跑”;大坪小學的老師們除了備好新課,還要備好練習課,讓學生在課堂上更有收獲。

  另一方面,我市按照“壓總量、調結構、提品質”思路,採取分層分類布置作業,作業總量和時長有效縮減並達到國家要求,並在全國率先出臺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被評為全國“雙減”典型案例之首。

  “我們學校實施作業分層設計的方式,給不同程度的孩子布置相應階段的家庭作業,還提供了自選作業,既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給作業完成效率高的學生提供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重慶市人民小學語文老師何霞説。

  不僅如此,我市各校還把課後服務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以全面育人為導向統籌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促進學生回歸校園、教育回歸初心。

  例如,璧山中學開設書法、國畫、陶藝、茶藝等100多門選修課,還成立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等不同類別的50余個興趣社團。在“衣衣不舍”服裝工作坊,學生們發揮奇思妙想動手改造舊衣物,讓它們重新煥發新光彩。

  楊家坪中學成立了足球、射箭等4支專業隊伍和50余個體育社團。

  截至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周5天、每天2小時開展課後服務已實現全覆蓋,參與教師20.5萬人、學生303.4萬人,學生參與率達98.33%。

  規范校外培訓機構

  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99.61%

  “過去,周末都是陪孩子奔波于語數英補習班。現在,孩子不再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家庭經濟負擔減輕了,孩子的空余時間增加了,可以發展興趣愛好,我也經常帶孩子一起運動、一起遊戲。”南岸區南坪實驗小學學生家長楊勇説。

  為遏制培訓機構野蠻生長,我市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和學齡前兒童校外培訓機構;出臺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標準,科學引導原學科類機構注銷或轉型,讓校外培訓“降溫去火”。

  市教委還聯合市場監管、公安、民政等部門,建立網上監測、部門督查、社會監督等聯防聯控機制,對全市2.6萬家培訓、教育類機構全面摸底復核,緊盯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中高考前等關鍵節點,開展專項治理,從嚴查處虛假違法校外培訓廣告行為,嚴厲打擊隱形變異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整治態勢,形成強有力震懾。

  同時,我市還強化培訓資金監管。將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依托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以各區縣自建平臺為補充,通過“預收費+風險保證金”的方式,對2748個培訓機構、3.53億元資金實行監管,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維護學生、家長合法權益。

  據市教委統計,截至目前,全市1545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1539家,壓減率達99.61%。

  實施綜合改革

  以教育觀念之變推動教育方式、教育結構、教育機制之變

  “‘雙減’工作是一項係統工程,需以教育觀念之變推動教育方式、教育結構、教育機制之變,構建形成長效的教育生態體係,從根源上扭轉教育功利短視問題。”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實施教育評價改革,在全國率先組建教育評價改革咨詢指導委員會,率先實施市級集中督查和區縣交叉督查,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強化學生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促進教育回歸本質、回歸規律。

  比如,沙坪區、江北區推動學校形成“評價—反饋—改進”的良性迴圈品質提升機制,將區校教育品質列入改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發展性評估“特色發展”指標。

  同時,全市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嚴格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招生入學“十項嚴禁”規定,全面取消招收推優生、保送生、特長生,嚴禁義務教育學校通過筆試、面試、評測方式招生,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收擇校生。

  此外,我市還推動教育優質均衡,從根本上減少家長教育焦慮、壓減校外培訓機構制造教育焦慮空間;持續探索“縣管校聘”“集團化辦學”長效管理經驗,全覆蓋實施教師、校長交流輪崗。

  比如,沙坪壩區堅持東、中、西“三線並進”,引入東部主城優質義務教育資源進駐科學城、國際物流城、井雙新城、上新新城辦學,實施全域教育優質發展戰略,實現公民辦中小幼集群辦學全覆蓋。

  雲陽縣成立12個教育集團和9個區域型學區,實現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全覆蓋,推動城區優質學校與鄉鎮薄弱學校組建城鄉幫扶教育集團,有效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據統計,目前,全市學區化、集團化辦學佔比超80%,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校長交流比例達到符合交流人員的25.74%,優質教師交流比例達到24.73%,各項指標均高于國家規定比例要求。

  “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雙減’工作成果,努力提高校內教學服務品質,加大校外培訓治理力度,切實把‘雙減’工作推向深入。”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説。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2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