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長,他家一聲不響搭了棚,影響到我家採光……”3月18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漢葭街道居民龍某帶着一肚子氣走進當地的司法所,向所長李紹燈一通抱怨。
原來龍某的鄰居在自家搭了彩鋼棚,因兩家距離只有50厘米,影響到龍某家的採光,兩家人為此産生糾紛。得知緣由後,李紹燈&&一定妥善解決,並約好時間上門為兩家調解。
群眾怒氣沖衝地來,經李紹燈耐心勸解、疏導後,矛盾有了清晰的解決路徑,糾紛有了後續的處理辦法,群眾心平氣和地離開,這樣的場景是李紹燈工作的日常。
李紹燈今年55歲。多年前,他從部隊轉業後,一直在基層工作,2011年起擔任漢葭司法所所長。10多年來,他帶領一支3人小團隊,走街串巷服務轄區15萬群眾,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矯正幫扶、法治宣傳等工作。他們用心用情紓民怨、釋民惑,只要是群眾的事情,堅持工作再忙不耽誤、時間再晚不能不到、事情再小不推辭。
今年初,鹿菁村的趙國倫在搭乘別人車輛時發生追尾而受傷,但責任司機不願賠償,雙方遂産生糾紛。經李紹燈調解,事情得到圓滿解決。“感謝李所長為我們耐心調解,結果非常圓滿。”在回訪中,趙國倫的兒子趙順剛拉着李紹燈的手,一直説着感謝。
“要講方式方法,讓群眾消怨氣、舒心情,調解工作就達到效果了。”李紹燈説,自己的電話24小時開機,老百姓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只要群眾電話打來,不管什麼時間,李紹燈和同事都會及時趕到。
圍繞矛盾糾紛化解,李紹燈帶領團隊構建起由街道社區幹部、小組長、網格員、專業律師組成的“五幫一”矛盾糾紛調解機制,調動轄區256名人民調解員參與。2021年以來,李紹燈帶領團隊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000余件,調解成功率100%。
漢葭司法所還堅持以心換心,為矯正對象解決實際困難,幫助其順利回歸社會,實現了連續12年社區矯正管理工作“零脫管”“零漏管”。該所將未成年矯正對象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從學業、家庭、交友等方面進行引導;針對普法對象定制開展各類宣傳月、宣傳日等主題宣傳,為企業、中小學校提供“點餐式”精準法律服務。2021年,漢葭司法所先後榮獲“全國模範司法所”“平安中國建設先進集體”等國家級榮譽。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滿意是天大的事。”李紹燈&&,組織肯定和群眾信任讓他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意義,他將繼續扎根基層,以心換心,真情化人。(記者 王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