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三個節約用地典型案例獲自然資源部推薦

梁平區泰和路小學體育場側面圖。新華網 發

  新華網重慶2月19日電(韓夢霖)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重慶市三個典型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的印發《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第三批)》。這三個案例分別是“高架橋下建停車庫節地模式”入選“基礎設施建設節地技術”類型,“學校體育場立體建設模式”入選“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模式”類型,“整鎮優化存量農村小微企業用地節地模式”入選“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挖潛模式”類型。

  據介紹,《目錄》包括工業廠房節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節地技術、新能源環保産業節地技術、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模式、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節約挖潛模式,共6種類型,23個典型案例。

  其中,“高架橋下建停車庫節地模式”利用橋下高差和橋面寬度的橋下空間,建設停車樓,停車樓與高架橋連為一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無需新增供地,滿足了車輛停放需求和進出便利性。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直港大道的嘉南線停車樓項目就是採用這一模式。九龍坡區利用嘉南線高架橋距地面20米的高差以及路面寬72米的條件,在橋下設計建設一棟4層的停車樓,總建築面積3.78萬平方米,停車位1018個(其中室內1008個,室外10個)。不僅有效解決了商圈“停車難”問題,還節約土地23.4畝以及土地購置費7000-9000萬元。

  “學校體育場立體建設模式”,由傳統教學的體育場“平鋪式”改為“立體式”設計建設,從上到下分別布置塑膠跑道、籃球場、足球場、乒乓球場,實現“一地四用”、多層開發。據了解,重慶市梁平區泰和路小學項目通過該模式建成面積為0.36萬平方米的體育場,而體育場佔地僅0.14萬平方米,較“平鋪式”建設節約用地近0.22萬平方米。

  “整鎮優化存量農村小微企業用地節地模式”通過整治農村的“散亂污”小微企業,採用將集體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以及引導企業入園方式,騰挪出存量用地指標,同時為小微企業提供空間保障。重慶市大足區龍水鎮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契機,啟動整鎮小微企業用地優化行動,累計整治“散亂污”農村小微企業453戶、土地680畝,通過騰挪用于微企園後節約建設用地450畝,新增耕地215畝。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39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