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聚焦産業賦能 重慶新增32個新型研發機構

  新華網重慶2月18日電(韓夢霖)近日,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發布《2021年度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結果》,認定新型研發機構32家,其中新型高端研發機構9家,初創型23家。截至目前,重慶市共引進和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已達179家,包括新型高端研發機構77家。新型研發機構數量目前居西部第一。

  近年來,重慶市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突出大數據智能化主方向,圍繞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等重點領域,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重慶市新型研發機構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研發服務和成果轉化,具有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和用人機制靈活化的鮮明“新型”特徵。

  此次新增的32家新型研發機構,科研人員佔比均高於50%,其中由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仙桃數據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的重慶郵電大學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科研人員佔比達94.20%,上一年度R&D佔比達88.44%。從機構性質來看,企業類24家、事業單位類5家、民辦非企業類3家。從機構發起主體來看,高校發起9家、科研院所發起3家、企業發起20家。

  據了解,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在認定新型研發機構工作中,聚焦戰略新興産業、傳統主導産業和區域特色産業,發展具有顯示度和示範作用的新型研發機構。在此次新增的新型研發機構中,戰略型新興産業27家,佔比達84%,排位前三的分別是生物醫藥、智能機器人、智能製造。

  這些新型研發機構對重慶區域産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正逐步顯現。重慶市綦齒齒輪研究院有限公司聚焦商用車智能化、電動化發展趨勢,着重解決商用車齒輪傳動關鍵核心技術,近兩年來獲批國家級項目1項,市級以上研發項目5項,獲得國家科技獎1項。

  在機構布局上,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圍繞市域創新格局,重點圍繞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新區、各級高新區等重點科技創新&&布局。此次新增機構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和兩江新區的有16家,佔此次新增的50%,位於各級高新區的有14家,佔此次新增的44%;區縣特色産業7家,佔比為22%。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郵電大學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鑫源工業智能化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與所在區域共同構建了“研究院+産業園”的發展模式,一體化促進成果的産生、轉化與應用。

  “重慶市從2015年啟動新型研發機構引育,截至目前共引進和培育新型研發機構179家,其中高端型77家,初創型102家。”重慶市科學技術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重慶市新型研發機構擁有研發人員6047人,佔全市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總數的45.75%。其中高級職稱2003人,博士及以上學歷人員1231人,引進高層次人才667人,柔性引進院士團隊14個。截至2021年底,重慶市新型研發機構年度總收入預計將超過40億元,年度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21億元,增長20%以上。 

編輯: 張青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8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