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垃圾分類工作連續三年保持西部第一

  1月2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垃圾分類推進辦)獲悉,我市垃圾分類工作連續9個季度保持西部第一,生活垃圾分類體係覆蓋215個鎮街、638萬戶居民。

  “一區一策”推進撤桶並點

  1月28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江北區龍塔街道月隱湖社區魯能星城五街區。該小區設置了一個垃圾分類宣教中心,佔地不大卻配置有廣告展板、宣傳畫冊,還有一個“家園小喇叭”播放垃圾分類知識。

  “在推廣垃圾分類的前期,小區實施樓層撤桶,小區居民一開始並不理解。”龍塔街道月隱湖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宣教中心居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垃圾分類的好處,看到聽到全方位地感受到這種生活的“新風尚”,也改變了對撤桶的態度。

  2021年我市推進垃圾分類深度覆蓋,按照有管理機制、有設施設備、有宣傳發動“三有”標準,引導區縣因地制宜、穩妥有序推進撤桶並點,加強小區值桶、凈桶等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城區樓層撤桶率已達89.3%。

  “開展‘四桶’行動也並非‘一刀切’,而是‘一區一策’,例如魯能星城五街區建立宣教中心科普分類知識就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垃圾分類推進辦負責人易宏志介紹説,中心城區日均分出廚余垃圾2174噸、可回收物2148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0.2%。

  創新宣傳方式發動更多群眾參與

  不少市民嫌垃圾分類復雜煩瑣,如何讓分類工作簡單有趣?

  1月1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渝北區旗龍路社區舉行。除了志願者,龍山街道旗龍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會、團支部、婦聯等工作人員齊上陣,向居民發放資料,講解分類知識。

  2021年以來,全市全面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七個一”(組織一場集中宣講活動、組建一支宣講隊伍、開展一次集中培訓、組織一次家庭知識競賽、開展一批家校社區互動活動、完成一次意見徵求、打造一批示范社區)活動和“八進”(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窗口單位、進軍營、進村組、進家庭、進企業)宣傳活動3.9萬場次。注冊垃圾分類志願者達到2.8萬名。

  另外,我市還將深化“區縣+鎮街+村社”三級垃圾分類志願服務隊伍,力爭覆蓋所有社區、輻射所有家庭。

  2021年我市還成立了全國首個垃圾分類協會,發動行業力量參與重慶市細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標準的制定,細化機關、商場學校、醫院的垃圾分類投放標準。

  進一步完善法規體係

  2021年11月《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市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並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這是我市去年垃圾分類立法工作的一個裏程碑,對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職責、規劃建設要求、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等環節作出規定,以依法治理生活垃圾管理中的突出問題。”易宏志表示,《條例》出臺後,企業與市民有了“行動指南”。

  此外,經市委深改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制定出臺《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我市還新增了《重慶市新建住宅項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廂房設計導則》《關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深度覆蓋的通知》等16個配套標準和政策文件,推動行業部門出臺《關于做好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工作的通知》等5個政策文件,目前市級配套標準和政策文件達57個。(記者 崔曜)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34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