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對普通人有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年,對普通人有什麼樣的影響?上周末,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走進4個普通的重慶家庭,看看他們的生活,與“入世”會産生什麼樣的關聯。

  家庭主婦的快樂 進口水果和美食 成為餐桌上的“常客”

  “兒子,周末家裏有客人,去超市買點你李叔叔愛吃的榴蓮!”12月10日晚上,家住渝北區松牌路的李明學給孩子打電話。兒子下班後,從離家不到一站路的超市帶回了榴蓮,還買回了加拿大甜蝦、新西蘭青口貝以及一瓶智利進口的紅葡萄酒。

  面對一大堆包裝精美的食材,59歲的李明學深有感觸。她説,20年前,能吃到進口的肉類、海鮮和水果等,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現在,消費者在普通超市、水果店、線上電商平台都可以買到來自全球的美食。特別是“入世”後,這些“舶來品”不斷飛入尋常百姓家,價格也越來越親民。

  榴蓮是什麼?以前,李明學甚至都沒聽説過這種水果,家裏最常見的水果就是蘋果、梨、香蕉,後來各種來自國外的“稀罕”水果越來越多,美國蛇果、智利車厘子、新西蘭橙、泰國山竹……“以前過節才能吃到,還要托熟人去沿海城市購買。現在,新鮮的進口水果在街角就能買到!”

  榴蓮從“稀罕物”成為了心頭最愛,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在觥籌交錯中,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也分享到了“入世”帶來的快樂。

  入世數據

  20年前,中國人最喜歡吃的水果是香蕉,一年進口41.4萬噸。20年後,氣味獨特的榴蓮成為了中國人的最愛,進口57.6萬噸。同時,中國向世界也貢獻了很多。在過去20年內,中國出口的蘋果和梨迅速增多,出口額從1.4億美元上升到21.2億美元。

  永輝物流經理王明飛説,香蕉屬於大眾類水果,且産地分佈廣、産量大,榴蓮産地局限性比香蕉大,從某種意義上説,榴蓮屬於高端水果。現在國人也喜歡榴蓮,且銷量不錯,有“入世”帶來的功勞,也説明生活水平的提高。

  “車迷”的幸福 國外進口汽車滿街跑 中國汽車跑向世界

  對程鑫來説,2001年是很特別的一年:他升級當了爸爸,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為了事業和家庭能夠兼顧,用多年積蓄購買了人生中第一輛小轎車——桑塔納。

  在當時,這可是響噹噹的品牌車!

  “好提勁哦!”每次開車出去,程鑫都會收穫一路羨慕的眼光。當時,市場上已有一些外資品牌,但小轎車主要還是用作公務車,且價格高昂。另一方面,可選擇的車輛品種極少,流行的是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和富康。

  程鑫咬了咬牙,還向親戚朋友借了2萬元,才買了這輛桑塔納,成為不少朋友聚會時的談資。

  有車以後,雖然&&方便、面子十足,但程鑫也遇到了不少煩惱:朋友結婚,去相親,都喜歡找他借車。

  “一方面覺得挺得意,但借的人多了,車受到損耗,也覺得心疼。”他稱作是“幸福的煩惱”。慢慢的,找他借車的人越來越少,身邊買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

  在汽車行業人士看來,2001年算是“中國私家車元年”:入世後,外資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開始豐富;同時,國産品牌破土而出,從質量、技術到管理,逐漸闖出一片天地。從那一年以後,小轎車這個普通家庭難以想象的“大傢伙”,逐漸駛入尋常百姓家。

  根據“入世”承諾,中國於2005年取消了進口汽車配額制度,將進口汽車的管理由配額制改成簽發制,同時將進口關稅降至30%,這一開放舉措大大促進了汽車産業的發展。

  入世20年間,國內消費市場的繁榮程度、商品豐富度、品牌集聚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如今已呈現外資品牌與國貨品牌“齊飛”的狀態。

  前年,程鑫又換了一輛SUV,但很少人知道,“這是一件太平常的事了。”

  入世數據

  根據“入世”承諾,2002年開始,中國汽車進口關稅逐步下調;2005年取消了進口汽車配額制度,進口關稅降至30%。2020年,中國主要進口的汽車品牌前幾位有雷克薩斯、寶馬、奔馳、保時捷、豐田等。

  同時,中國也成了全球汽車的主要製造基地。2018年,中國汽車的出口量正式超過進口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長安、奇瑞、上汽、長城、吉利等品牌。2020年,十大中國車企的自主品牌汽車,牢牢佔據了出口前五的寶座。

  愛美人士的欣慰 過去買瓶香水要做幾天功課 現在隨時買,還要挑花眼

  85後蔣凱還記得,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奢侈品”——一瓶法國香水。10多年前,蔣凱過生日,為了慶祝一下,他和好友一路從南岸坐公交車到解放碑,在當時的太平洋百貨,試了一上午才買到心儀的生日禮物。“我還提前做足了準備。當時可選擇的進口品牌少,價格昂貴,感覺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呢,和添置一件家電差不多。”為此,蔣凱也花了一個月工資——1228元,至今他都清楚記得那瓶香水的價格。

  蔣凱説,當時整個南岸區甚至都沒有賣那個品牌香水的專櫃,他在網上查詢後,才找到了太平洋百貨。“買了也捨不得怎麼用,直到現在那瓶香水還沒用完。”蔣凱笑着説。

  現在,蔣凱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美粧博主,家裏的化粧品成堆。“現在,這些所謂的‘奢侈品’誰家都有很多件,簡直太方便了,隨時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淘寶、亞馬遜,各種平台都可以購買,還有線下店,價格也便宜了不少。”

  入世數據

  2001年,中國百姓喜歡從中國台灣地區買口紅,而現在,最受歡迎的變成了法國、美國、韓國、比利時、意大利等。2020年,進口了2.3億支。最受歡迎的是法國品牌。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化粧品OEM(代工生産)及ODM(貼牌生産)市場佔比達到48%。

  “電影迷”的福音 入世前很少看到好萊塢大片 入世後比美國觀眾還要先看

  75後的鐘磊是一個地道的電影迷,口碑好的電影,他幾乎都會去電影院觀看。

  他讀大學時,電影市場幾乎都是國産片,選擇相對單一。1994年底,“進口大片”《亡命天涯》在美國公映一年後來到了中國,精彩的打鬥畫面令他至今記憶猶新,“去電影院看了三遍,首映還請了假!”

  當時,中國首部以票房分賬方式引進的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鄭州等大城市,進行了為期一週的首輪放映。

  出於保護民族電影的需要,中國的引進份額一直沒有放開,一直維持在10部左右。直至2001年,中國“入世”後,電影市場進一步開放,引進大片由原來的每年10部增加至20部。

  “雖然數量增多了,但引進的大片都是‘老片’,時間要比本土晚1年左右。”他回憶,要在影院看到有些大片要等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直到2003年年底,《黑客帝國3》在中國與全球同步上映,這是國內觀眾第一次與美國觀眾同步看到好萊塢大片。2004年,第二部全球同步公映的電影《後天》敲定5月28日凌晨上映,由於時差關係,中國觀眾先於美國觀眾12個小時看到該片。後來的《蜘蛛俠3》、《鋼鐵俠》,中國觀眾都要比美國本土觀眾提前觀看。

  而更讓鐘磊更高興的是,在國外“大片”的刺激下,近年來國産電影開始了“反超”,《瘋狂的石頭》《戰狼2》《長津湖》等國産影片,都用票房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現在去電影院,優秀的影片應接不暇,這對於電影迷來説,是一大幸事!”鐘磊説。

  WTO專家説

  “入世”最大受益者是老百姓

  中國“入世”之初,WTO研究專家張漢林教授曾説過,加入世貿組織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中國的普通老百姓。

  他給出的理由是:其一,入世後中國的關稅將大幅下降,進口商品的價格逐漸下降。其二,由於國內市場的逐漸開放將增強國內市場産品與進口産品的競爭,迫使生産商提高産品質量降低價格。其三,服務業的逐漸開放也會讓國內服務業提高服務水平、降低服務價格。其四,入世也將加快中國經濟的對內開放和進一步深化改革,使私人投資者可投資的領域將不斷擴大。其五,入世將增強政策法規的透明度。現在細數我們身邊的變化,這些都一一成為我們能感受到的改變。

  現在,我們與世界,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56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