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生物多樣性保護|越冬候鳥至 湖畔百媚生
2021年12月07日 09:18 來源: 新華網

侯鳥在雙桂湖飛翔。新華網發(余先懷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7日電(陳雨)賞湖畔美景,觀候鳥翩躚。初冬的重慶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候鳥再次飛臨。紅嘴鷗、綠頭鴨、赤麻鴨、鴛鴦……在這裡,候鳥們如精靈般時而於空中翱翔、時而浮水面嬉戲,在山水田園間演繹生命的精彩。

  據了解,近年來,雙桂湖一直堅持近自然保護修復,開展了生態移民、環湖小微濕地、智慧濕地等18項生態工程,湖區水質長期穩定在Ⅲ類,生物多樣性得到大幅提升,湖內高等維管植物增至623種,脊椎動物達到266種,其中鳥類有207種,生態效應日益突顯,越來越多的候鳥也選擇來這裡過冬。

  自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有觀鳥記錄以來,青頭潛鴨已連續4年來雙桂湖越冬。今年受北方寒潮影響,目前青頭潛鴨、白眼潛鴨、綠頭鴨、羅紋鴨、赤頸鴨等雁鴨類“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雙桂湖,數量達1000余只。

  為了更好地保護候鳥,濕地保護中心聯合重慶市林科院等共同開發鳥類AI監測識別智能系統,該系統能充分運用AI人工智能視覺識別和邊緣計算服務器的高性能算力,通過提取各種鳥類體貌特徵,輔以數萬張照片和影像素材對系統進行特徵訓練,隨着大數據和AI賦能分佈於濕地公園重點保護區域的攝像頭,實現對視頻畫面中的運動鳥類進行多目標捕捉和“鳥臉識別”分類,並在監測到珍稀鳥類時重點報告,讓保護中心對園內有什麼鳥、多少只、在哪兒停留心中有數。

  “白鷺振翅喊,蒼鷺聆聽喚。鴛鴦成雙戲冬水,閒庭信步好悠閒。”這就是屬於雙桂湖的獨特美景。

黑翅長腳鷸在小微濕地覓食。新華網發(余先懷 攝)

夕照下,紅嘴鷗撥動着湖水。新華網發(華文峰 攝)

野鴨與荇菜。新華網發(余先懷 攝)

成群的斑嘴鴨棲息於雙桂湖。新華網發(余先懷 攝)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3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