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巴南,有這樣一支特殊的志願者服務隊,團隊核心成員100余名,全部為巴南區公安分局在崗女民警、女輔警,是一支地道的“娘子軍”。
她們立足公安主業,突出女警特長,積極開展反詐預警宣傳、“臨界”少年預防、服務群眾、愛警暖警等活動280余場,為民服務的角色百變,為民群眾辦實事的初心不變。先後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大賽金獎、重慶市“三八紅旗集體”、重慶市“優秀婦女之家“等榮譽稱號,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志願者們堅守在抗洪救災一線。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她們是一扇門,守護群眾的錢袋子
晚上7點,忙碌一天的女警幫幫團七分團長秦蓮喝了口水,潤了潤乾涸的嗓子,剛準備下班,“叮鈴鈴......”預警詐騙的電話鈴聲響起,這是今天第71個電話。秦蓮接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急切的聲音:“我姐姐王彥賣了房,要去APP上轉賬投資,之前反詐宣傳過,她不信,現在準備把幾十萬房款都轉到那個APP上。”“千萬別轉款,你先穩住她,我們馬上到。”
隨即,女警幫幫團出發,結果吃了個閉門羹。屋內受害人王女士“執迷不悟”,門外的女警幫幫團耐心地勸説着。經過近4個小時的勸説,王女士的態度開始動搖,最後刪除了投資APP,避免了近80萬元的財産損失。
今年以來,女警幫幫團成員經過上門勸阻,成功止損400余萬元;同時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開展反詐“小講堂”30余場,線上線下覆蓋財務人員、小區樓棟長、社區幹部等5萬餘人;製作原創反詐宣傳視頻30余個,新媒體發表反詐宣傳文章55篇。她們希望“天下無詐”,用自己的努力,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她們是一束光,照亮“臨界”少年的前方
“小宇不和父母説話,翻臉比翻書還快!”“我家孩子在校欺負同學,屢教不改,該怎麼辦?”面對家長的焦慮、老師的無奈,女警幫幫團聯合巴南區檢察院建立“臨界”青少年預防機制,組成由公安、檢察院、心理機構、專業社工組成的幫教小組,開展“破冰行動”。
一開始,被家長帶來的少年們多半閉着眼、對人愛搭不理,可女警們並不放棄,在心理老師指導下,與少年們一起組隊玩心理游戲。游戲中,有的少年笑了,原來警察小姐姐也可以很親切;有的少年哭了,“我以為我很沒用,其實我也有夢想。”
當他們向女警敞開心扉後,女警們又馬不停蹄地開展家訪、簽訂“臨界”預防協議,組織參觀警營、青少年禁毒基地。讓女警們欣喜的是,“臨界”少年逐漸改變,冷漠少了、與父母説話多了;逃學少了,向警察姐姐請教作業的多了,少年們説:“你們來了,我們看到了光!”

志願者們架起了與轄區群眾的“連心橋”。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她們是一座橋,連接着轄區群眾的“心房”
“皮大爺,這是您的藥,我幫您買好了。疫情期間,您少出門,需要什麼和我説”“娃兒,真不知怎麼謝謝你們”,這是女警幫幫團四分團成員秦爭與老人皮大爺的日常對話。
皮大爺是獨居在頂樓的空巢老人,生活不便。疫情期間,女警們輪流幫皮大爺買藥送菜,街坊鄰里都很感動,轄區群眾自發編唱“快板”,感謝女警幫幫團。
巴南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女警幫幫團分工明確,內部細分為“愛心助困”“群眾服務”“法制宣傳”“平安衛士”“素質提升”“彩虹維權”“綠色生態”“致敬老警”“八個分團。根據群眾求助諮詢需求,及時展開愛心服務活動。
哪需要她們,她們就出現在哪。疫情期間,女警幫幫團遞交請戰書,開展走訪排查、防疫宣傳等工作,服務群眾3.6萬餘人次,架起了與轄區群眾的“連心橋”,被評為“重慶市最佳志願服務組織”。(余志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