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這11個區縣如何打好“三峽牌”,建好“城鎮群”?
2021年10月18日 08:48 來源: 華龍網

  2020年7月,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工作座談會召開,為渝東北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作出總體謀劃。

  今年初,市政府印發的《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要堅持一體化規劃、組團式發展、協同性建設,打好‘三峽牌’,建好‘城鎮群’,強化在三峽庫區生態保護、‘江城’特色城鎮化發展、生態産業體系建設上的示範作用。”

  在“十四五”期間,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11個區縣如何“做優做特”,加快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在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上持續發力?華龍網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帶您一睹為快。

  萬州:聚力建設“一區一樞紐兩中心”

萬州城區實景圖。市發展改革委

  “十四五”時期,萬州將基本建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範區、全國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區域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三峽庫區經濟中心地位更加凸顯。加快履行上游責任擔當,構建最優碧水、最綠山林、最美田園生態廊道,到2025年,長江幹流萬州段水質總體保持II類,森林覆蓋率達到60%;積極構建連南接北承東貫西的全國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加快推進鄭萬、成達萬、渝萬、渝西等高鐵,萬達直線等高速公路,新田港二期工程和萬州機場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構建形成以“七高八普”鐵路骨架網、“二環九射”高速公路網、“二客六貨”港口發展格局和4E級幹線機場為支撐的鐵公水空立體綜合交通物流運輸體系。打造具有區域引領帶動效力的三峽庫區經濟中心,力爭“十四五”期間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建成農業、工業、現代服務業強區。建設服務輻射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的區域中心城市,突出“山城”“江城”特色風貌,打造濱江環湖“一環十六景”,優化“一廊三核六組團”城市空間布局,到2035年高質量建成200平方公里、200萬人口的“雙兩百”大城市。

  開州:大力發展現代綠色製造業 抒寫産城景融合發展新篇章

開州浦裏新區趙家片區鳥瞰圖。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時期,開州將堅持以産促城、以城興産、城景互融,構建生態之城、創新之城、創業之城。聚力發展現代綠色製造業,集聚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家居建材、裝備製造四大主導産業,積極創建市級高新區,力爭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超過200億元、規上企業達到250戶。聚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長沙片區新型城鎮化、胡橋片區基礎設施及開發建設等PPP項目,實施浦裏大道、長沙大道、天虎路等項目,推動環湖城區與浦裏新區加速融合。聚力打造山水公園城市,堅持“一河谷、三軸線、五組團、十古寨、&&堤、千年林”融為一體,豐富完善“公園+”城市場景和5G+工業互聯網等11種應用場景,促進“山水城人景産”相融共生。

  梁平:加強規劃引領建設現代田園城市

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期間,梁平將堅持讓自然引入城市、讓城市融入自然,以生態引領建設、用建設彰顯生態,保護好利用好自然山水和美麗田園,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區,致力建設現代田園城市。推動建成都梁大劇院、數字大廈、青年夢工場、三峽竹博園、赤牛城宋(元)蒙文化遺址公園、城市之眼等6張城市名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生活、産業、生態、人文、安全功能,提升精緻優雅城市品味。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達到35平方公里、35萬人以上。

  城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城口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後的村莊。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時期,城口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強化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巴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管護,實施大巴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成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72.8%。聚焦生態産業做優做強,完成亢家寨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亢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新建或提檔升級13個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區,培育漆器漆藝、雞鳴禪茶和“兩種兩養”等農文旅全産業鏈工程,鞏固提升“山上中藥材、林下山地雞、坡上核桃樹、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雜糧雞窩地、火炕老臘肉、冷水生態魚”現代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格局,發展集“藥、醫、食、養、游、動”六位一體的大健康産業。推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開發與利用,建設大巴山新能源基地。

  豐都:加快建設現代畜禽産業基地建設

豐都縣德青源蛋雞飼養場。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到2025年,豐都將建成“重慶市現代畜禽産業基地”。全力打造“中國肉牛之都”,肉牛存出欄量達21萬頭、12萬頭以上;打造“西部雞産業高地”,年孵化雛雞達1億羽,蛋雞存欄達350萬羽、肉雞存欄達1000萬羽、土雜雞存欄達300萬羽;打造“全市智慧生豬養殖強縣”,生豬存出欄量達80萬頭、120萬頭以上。

  為此,豐都將堅持“全鏈條、全利用、綠色化”發展模式,鼓勵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加快推進畜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綠色健康養殖。

  墊江:推動試驗示範打造郊區新城

墊江縣城市智慧運營管理中心。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時期,墊江將着力建設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加快建成“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中等城市。互聯互通方面,充分發揮渝東北聯接主城都市區的重要節點優勢,主動融入國家及區域骨幹交通網絡,全面提升與主城都市區、川渝東部互聯互通水平,打造交通便利之城。産業融合方面,積極融入“兩江-長壽-涪陵-墊江”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加速空間集聚拓展,做好産業承接配套,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産業融合之城。集成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全市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區等政策優勢,高標準建設東部新區,提升城市山水“顏值”和人文“氣質”,打造生態宜居之城。構建産業承載平台,推進全市首個市級高新區“以認促建”試點,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打造“智匯丹鄉·築夢墊江”人才品牌,創優“墊小二”企業服務雲平台,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職住平衡之城。

  忠縣:做靚“三峽庫心·長江盆景” 建設“一地一城三區”

三峽庫心 長江盆景。通訊員余鴻攝

   “十四五”期間,忠縣將高水平打造“三峽庫心·長江盆景”品牌,建設“一地一城三區”。打造特色産業基地,依託“世界最大江中盆景”—石寶寨、皇華城宋元(蒙)戰爭大遺址、三峽港灣旅游度假區等優勢資源,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三峽庫區研學旅游基地。突出濱水臻美意境,拉開“一江兩岸四片區”城市骨架,打造功能完善、顯山露水、親江近江的“三峽庫心”特色江城,建成“35平方公里、35萬人”的山水宜居之城。堅持生態優先,推進龍灘河濕地公園、紅岩子溝森林公園、巴營森林公園等建設,規劃打造忠州公園、戚家河、玉溪河三條通山達水的生態休閒綠廊,新建20公里城市濱江畫廊,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彰顯江村特色,傾力打造獨珠“江楓漁火對愁眠”“野渡無人舟自橫”最美江村,培育石寶、東溪特色農業示範鎮,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攜手萬州、聯動石柱,推進産城景、農文旅深度融合,共同推動石寶寨—西沱古鎮、石寶寨-武陵古鎮聯動發展,成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節點,“三峽庫心·長江盆景”文旅綜合收入達150億元。

  雲陽:發揮雙城經濟圈“節點作用” 實現“五地一支撐”發展目標

雲陽城區夜景圖。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期間,雲陽將發揮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節點作用”,堅持“四化路徑”、實施“雙100雙1000”戰略、實現“五地一支撐”目標。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大旅游、大健康、大數據等新型産業為重點,錨定2027年工業總産值突破1000億元、2030年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的“雙1000億”目標,加快建設“千億工業”引領的現代産業集聚地。以建設萬開雲科技創新走廊、市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小江科創城為核心,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加快建成科技創新承接地。突出“江城”“山城”特質和公園城市理念,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建設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雙100”(100平方公里100萬城市人口)公園城市,加快建成公園城市標杆地。以縮小城鄉融合區域差距為目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係,繪就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嚮往的城鄉和諧共美新畫卷,加快建成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地。紮實推進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和市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加快建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示範地。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構建萬開雲同城化“六同”發展格局,成為三峽城市核心區重要支撐。

  奉節:建設長江經濟帶上綠色生態強縣

奉節風光。資料圖片

  “十四五”期間,奉節將圍繞“興業興城,強縣富民”總體目標,按照“四區一地”的發展定位,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發展之路。創新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夯實國家創新型縣建設成效,實施“兩岸青山·長裏林帶”重大生態工程,全力打造“生態秀美的渝東北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共建示範區”。積級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子,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的生態工業集群,持續擦亮“中華詩城”金字招牌,努力打造“鄉村豐美的渝東北三峽庫區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示範區”、“生活優美的渝東北三峽庫區大健康産業發展示範區”和“文化和美的長江三峽第一旅游目的地”。實施長江二橋、北岸隧道、南濱路等“大橋長隧”工程,拓展城市空間,建成美麗江城。推動“奉巫巫”三縣區域聯動、協同合作,構建長江三峽黃金三角文旅協同發展平台,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巫山:擦亮“三生經濟”金字招牌 打造全國重要的生態産品供給地

巫山縣城全景。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期間,巫山將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為統領,重點推動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生態農業産業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生態産品供給地。做靚生態旅游産業,打好巫山獨具特色的三峽牌、神女牌、紅葉牌、雲雨牌、脆李牌,唱響“神女戀城·紅葉巫山”旅游形象品牌,推廣“春季平湖巫山·&&李花、夏季雲雨巫山·度假勝地、秋季神女巫山·天地之戀、冬季紅葉巫山·浪漫冰雪”四季旅游營銷品牌,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做特生態康養,積極創建市級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動康養與農業、商務、文化、醫療、運動、研學等融合發展模式,健全集體驗、運動、養生、休閒、避暑、創作等於一體的生態康養産業鏈,唱響“巫山雲雨生態康養”品牌,打造巫山雲雨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做優生態農業,創建國家級脆李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全國脆李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壯大脆李+中藥材、柑橘、核桃+烤煙、生態養殖“1+3+2”主導産業,構建現代山地特色産業體系,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示範區。

  巫溪:築牢生態屏障 建設高品質宜居小城

巫溪白鹿油菜。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十四五”時期,巫溪將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留白”“增綠”“添景”,嚴格城市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控制,突出自然山水特色,傳承歷史文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力爭入選“中國天然氧吧”,力爭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讓城市更加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游,打造精緻美麗的高品質宜居小城。將泛紅池壩景區與紅池壩景區整體規劃、以點串線、以線帶面、一體建設,推動景區和城鎮融合發展、農旅等産業融合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的旅游融合發展示範區。統籌好山水、田園、鄉村資源,建設“大美鄉村”示範片和“美麗宜居村莊”,走有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趙穎竹 首席記者 佘振芳)

編輯: 劉文靜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6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