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0月15日電(劉磊)10月中旬,經過一個來月的蓄水,三峽庫區壩前水位已超過170米。重慶市萬州區長江之畔,開闊的江面遇上了宛若絹絲的秋雨,顯得愈發煙波浩渺、情意綿綿。
三峽庫區曾是我國連片貧困區之一。長江滾滾,在群山之中逶迤蜿蜒。沿江而居,這裡的百姓也遇到過不少“攔路虎”——交通閉塞、居民貧困、産業基礎薄弱、公共服務匱乏……
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號召——自此,全國16個省(區、市)、7個大城市,通過項目幫扶、資金援助、人力開發、技術交流、市場拓展等多種途徑,與重慶庫區結下深情厚誼。

萬州“高峽平湖”風光。新華網發(萬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峽庫區産業布局加快集聚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春華秋實,29年來,三峽重慶庫區對口支援累計引入各類資金1500多億元,援建教育、交通、通訊、醫療、衞生等基礎設施,為庫區培訓各類人才5萬多人次,幹部交流1200多人次。如今,重慶庫區的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庫區移民已從“搬得出、穩得住”向“逐步能致富”轉變。
10月14日—15日,第十三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經貿洽談會(以下簡稱“支洽會”)在萬州召開,共收集簽約項目102個,簽約金額1046.88億元。其中:集中簽約項目41個,簽約金額 562.23億元;場外簽約項目61個,簽約資金484.65億元。
得益於三峽水庫的落成,近年來,長江“黃金水道”效應凸顯,越來越多的外部投資開始奔向三峽庫區,長江流域綜合運輸體系不斷優化,産業布局加快向沿江地帶集聚。
以今年為例。湖北金翊文旅投資有限公司將在湖北省巴東縣投資66億元,打造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野三關鎮柳家山高陽寨片區綜合開發項目;廣東龍豐精密銅管有限公司將在重慶萬州投資33億元人民幣,打造建設年産5萬噸電磁線、427400千米高端裝備用線纜、8000千米電力電纜和5000噸銅合金線材生産線的新能源高端裝備線材線纜項目……
“這些項目將成為助推庫區産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以來,浙江華峰集團、建峰集團、偉星集團、杭州娃哈哈集團、廣東雷士照明、山東如意集團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企業到三峽庫區投資興業。

第十三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經貿洽談會重大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現場。新華網發(萬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對口支援釋放“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信號
不止收穫了發展的新動能,今年支洽會上也釋放出“深化對口支援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新信號。
長江經濟帶以不足全國21.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4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淡水資源和糧食産量均佔全國的1/3以上,其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今年支洽會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是重要議程之一。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李權建議,應按照系統、綜合、循環、協同的觀念推動三峽庫區在大山生態、大水生態、江峽生態、産業生態、城鎮生態、鄉村生態等領域開展示範,探索生態重要功能區、欠發達區域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事實上,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不少庫區城市已留下了“腳印”。
在重慶萬州,循環工業一直是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如何將工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萬州明邦建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左先強正在努力的一項探索——他所在的企業主要以化工廠的粉煤灰、爐渣等工業廢棄物為原料,生産一種名叫增壓粉煤灰混凝土砌塊的建築材料。左先強的廠房就建在萬州最大的一家化工企業旁,雙方還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政府給予了企業很大的稅收優惠,鼓勵我們要做大做強!”左先強説。
綠色發展的思維轉變在今年支洽會簽約項目中也得以體現。今年簽約項目中,高科技産業、農旅融合項目、環保産業是其中的幾個主角。例如,落地萬州的遠達環保萬州生態能源項目、新能源開發項目,落地湖北興山的興山縣鄉村振興示範區農文旅融合項目等。
萬川畢匯,平湖之州。這個季節走進萬州,湖光城影,山水爭輝,美不勝收。到了傍晚,萬家燈火,燦若星河,市民在江岸邊散步,兩旁不時傳來火鍋和烤魚的香味。這是壯美三峽的今朝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