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題:致滑雪,致一場人生的奇妙之旅
新華社記者盧星吉、王鏡宇、胡佳麗
如果有機會站上世界大賽舞&,你將如何看待運動對人生的改變?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可能性過於渺茫。但現在,就有一位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她是單板滑雪愛好者,通過在國內高校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登上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賽場。
她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看到,結識一項運動、愛上它,究竟能為人生帶來多麼奇妙的“化學反應”。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叫常雨童,女孩兒,北京人。我雖然很早就接觸滑雪了,但都是和家人滑滑雙板。2016年,讀高中時,我在亞布力滑雪場第一次用單板滑雪,當時是覺得可以嘗試一下新的項目。
那一天下來,我可以説是“遍體鱗傷”。但妹妹讓我再陪她滑一天,我答應了,就在這一天,我學會了搓雪換刃,一下子就找到了樂趣,教練帶着我們直接從山上滑下去了,這簡直是不敢想的事情。尤其當遇到陡坡,心理壓力非常大,不敢做動作,但每每硬着頭皮嘗試且成功的時候,是最滿足的。
當時我很自卑,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恰逢國內單板滑雪還未興起,對這個小眾、炫酷運動的掌握,使我的小小滿足感油然而生,讓我在技術並不成熟的時候,仍然堅持這項運動。
正是這樣的動力,督促着我奔向雪場。逐漸地,我換刃越來越流暢,能夠適應的速度也逐漸提升,感受到了高速帶給身體的刺激,以及精神完全集中的放鬆。
父母一直以來都比較支持我,他們覺得滑雪是可以長久伴隨我的愛好,也認為人能找到自己喜愛的事情很難得。他們除了常常踩着雙板陪我滑雪,在2017年時還為我買了第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裝備。
2018年是我高三那一年,滑雪成了學習壓力大時的唯一突破口,每週五我都去滑個夜場。滑雪陪伴了我太多,給了我釋放壓力的平台,給了自卑的我一些自信。
後來我考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那時的我有兩百多斤,夏天看著自己的肉肉,甚至有些厭惡自己。但滑雪協會的學姐找到了我,看了我之前的滑行視頻,“光速”吸納了我,直接入隊。這又給了自卑的我一些自信——原來,我也是被肯定的那一個。
滑雪隊都是非常熱愛滑雪的一幫人,都很開朗、很好相處,也很樂於帶着其他人一起玩兒。隊裏的學長學姐們社交能力非常好,和各個高校的“雪友”常常切磋,提高得超級快,也帶着我一起提高。
帶隊指導我們的趙臻老師,一直幫助我們和學校溝通,利用自己的時間帶我們訓練,給我們做了很充足的後勤保障工作。學校對我們參加比賽、購買一些裝備都非常支持,我們也拿了很好的成績作為回饋。
入隊後,我了解到每年都有北京市和全國的大學生單板滑雪大回轉比賽,也第一次知道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存在——像我這樣的普通大學生,理論上都可以通過在國內大學生比賽裏取得好成績代表國家參賽。而且,我的學長劉思誠參加了2019年大冬會,有個“現成”的榜樣就在身邊。
不過,當時的我雖然非常嚮往大冬會,但還是感覺遙不可及。
大學的第一個雪季,我獲得了北京市高校比賽第七名——那是我此前的人生都沒有想象過的事情。我覺得特別開心,感覺找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拿獎是會上癮的,一旦拿獎,就想不斷追求更好成績,在頒獎典禮上站在更高的位置。
我覺得,如果我瘦一點會不會更好?於是我減了20斤,大二那年,我的成績提升到北京市高校比賽的第四名、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華北賽區)第六名。
因為疫情,我在家待了很久。原本以為要取消比賽,對自己不加節制,再加上沒地方運動,一下子復胖了,得知比賽將如期舉行,只能在短期內做一些補救,因此大三的成績有些停滯不前。
到了大學生活最後一年,我希望能逼自己一把,在身體素質上努力提升一下,於是開始了漫長痛苦的減肥生活,擼鐵做到力竭,眼淚不自覺地掉;有氧做到做不動,眼淚和汗一起劈裏啪啦滴在跑步機上……終於,我減掉了40斤,重新站回了賽場。
帶着自信比完了大學生涯最後兩站比賽,我獲得了北京市高校比賽第一名,以及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華北賽區)第二名。我站上了最高領獎&,感受到了在一個領域拿到第一名的榮耀與自豪。
憑藉這些成績,我被吸納進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中國代表隊。雖然已經畢業了,但根據大冬會的規定,我在畢業一年以內仍可以大學生運動員身份參賽。
從去年7月得到能夠參賽的消息,到現在參加完比賽,就要和大冬會告別,回想覺得時間過得太快。這其中有一些波折、不少艱辛,更留下了太多難忘記憶。
9月,主力腳腳踝骨折,一度以為自己要錯過實現夢想的機會了。但好在醫生“給力”,三個月後我帶着鋼板和鋼釘踏上了雪道,有激動也有很大的心理負擔。
在松花湖集訓的日子裏,和隊友們一起滑雪,一起探討技術,一起修板打蠟……那時的聲音至今仿佛還縈繞在耳畔。
教練:“童童,走刃!走起來!……不錯不錯,有進步……線路提上來……起速起速,別害怕……”
忻竺:“你的前手抬起來……你要試錯,不怕摔……”
向陽:“It's OK……你很棒……good……”
徐字號:“我看你挂的旗門好看,我就一路看見一個摸一下,它自己就都掉了……”
賈穎:“太棒了!……常雨童!我的房卡呢……常雨童!我的耳機呢……常雨童!我的……呢……”
吉碩:“我是民航大學的……我專業就是修飛機的……”
若凌:“I'm rolling!……”
小白:“快給我拍一張!……快給我錄一段……”
雷健:“來傳視頻啊……啊哈哈哈……”
第一次體驗這麼長時間的集體生活;第一次沒在家度過春節;第一次檢興奮劑;第一次坐14個小時的飛機;第一次擁有FIS code(國際雪聯運動員積分代碼);一下子見識了幾十個國家的人;第一次嘗試了換pin(徽章)。一路上不管是技術、見識,還是朋友,都收穫了太多太多。
對於之前極度不自信且沒有任何運動背景的我來講,能代表祖國,站上世界的舞&,實現了這個曾經的奢望,我感到格外榮幸,也格外珍惜。
這是一次一生難忘且自豪的經歷。
-
致滑雪,致一場人生的奇妙之旅
帶着自信比完了大學生涯最後兩站比賽,我獲得了北京市高校比賽第一名,以及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華北賽區)第二名。
-
新年“兔”點啥?跨越時空,兔子們發來祝福!
“兔”個團聚來自西周的青銅兔尊“一家四口”憨態可掬來拜年一句團團圓圓拉滿春節的儀式感“兔”個健康近1900年前嵩山之下,漢闕之上月兔搗藥,蟾蜍悠然明月清輝照古今搗藥兔承載的健康平安期盼代代流傳“兔”個吉祥三陽開泰、三生萬物在中華傳統文化裏“三”有着吉祥、完整、無限的寓意鳴沙山上,月牙泉邊敦煌三隻共耳兔沿絲綢之路將這祝福傳遞,永不止息“兔”個霸氣這枚五代時期的印璽兔首龍身,神獸環繞厚積薄發一朝“玉兔變真龍”帶來新年事業的霸氣騰飛“兔”個純凈這只元代水晶兔有顆晶瑩剔透心兔身臥伏,質樸敦實似在俯身覓食願如此小兔新年依然葆有純凈心性保持探索尋覓的好奇“兔”個祥和青白玉環飾上一對望月兔伴着明月、雲彩和枇杷樹明代流行元素映照着新月伴雲的寧靜枇杷纍纍的收穫雙兔舉頭望月的美好祥和“兔”個良緣這只兔用意很“凸出”有人説,它為連結良緣而生預備着“凸”然而至的驚喜“兔”個興旺有兔伴着月桂有兔踏着泉水兔兒爺和兔子王兩個不同地域文化的符號卻傳達着同樣對健康平安、人丁興旺的祈盼回溯兔子們在歷史和傳説中的身影健康長壽、多子多福、吉祥平安……它們留下的美好寓意至今長駐人們心間“兔”個好彩頭你對兔年有怎樣的期待來分享解鎖新年好運吧。
-
京張高鐵成為春節假期旅游熱線
春節假期以來,不少北京市民從北京北站乘坐京張高鐵的“滑雪專列”去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冬奧滑雪場滑雪、賞雪,度過春節假期。
-
新華全媒+|“洋媳婦”在北京過中國年 感受新春文化魅力
張珍妮來自德國,與丈夫和孩子在北京生活兩年多了。
-
舞劇《絲路花雨》:將瑰麗的敦煌壁畫搬上舞&
1月23日晚,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亮相國家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