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年齡是優勢,人熟、地熟、心態穩,能打硬仗,也能打巧仗。”説這話的是豐台區東鐵匠營街道密接人員轉運組組長王志海,明年3月就要退休的他和今年9月即將退休的竇士儒、58歲的“老公安”張國英組成了街道轉運的“鐵三角”。
王志海在東鐵匠營街道工作了30餘年,憑藉對轄區情況的了解,王志海成為轉運組的主心骨,負責&&協調和人員定位。
轉運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密接人員信息分批下發,王志海一邊迅速落點定位,一邊根據地址優化調整路線,制定盡量詳細的轉運方案;平房區、老舊小區路況複雜,他根據實地踏勘經驗規劃接運點位,兼顧車行順暢、步行便利;密接人員情況各不相同,他挨個兒打電話做好溝通,保證車到人到、無縫銜接,用最短的路線、最快的時間把人員接齊運走,整個過程嚴謹順暢。
“鐵三角”第一次行動時,需要轉運的密接人員只有20人,卻足足花費了4個小時,其中一位密接人員就打了11次電話。任務完成後,三人連夜開了復盤會。張國英提議改散點為集中點,將溝通工作關口前移。
在第二次轉運工作中,轉運組根據密接人員地址動態優化點位,最終確定10個密接人員的集合點,並指導社區工作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帶領密接人員分區域、分時段集合。經過調整,僅用6個小時就完成了74人的轉運任務,每位密接人員等候時間不超過10分鐘。
竇士儒是“鐵三角”中的老大哥,長期從事信訪工作,每當轉運工作中遇到溝通上的“疑難雜症”,就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
一次轉運過程中,一位年輕姑娘哭着拒絕上車。竇士儒勸説過程中得知她是隻身一人在北京打工,由於沒有家人在身邊,感到特別恐慌。竇士儒耐心地向她講解轉運隔離閉環流程以及在隔離點的日常生活和保障措施,慢慢地打消她的顧慮。
還有一次,一位妻子不放心丈夫獨自隔離,執意要陪同,竇士儒一句“咱們男人,要對愛人的安全負責”,就讓原本猶豫的丈夫下定決心,把妻子勸回了家。
“把密接人員當成咱自己的孩子、家人,多一句關心,也讓緊張的轉運工作多一點人情暖意。”竇士儒説。
本輪疫情以來,轉運小組“鐵三角”一直奮戰在一線。尤其是前幾天方莊地區發現新增病例後轉運任務增加,僅27日當晚就轉運了79名密接人員,三人在辦公室24小時待命,只要電話鈴聲響起就立即響應,確保了所有密接人員當天核清、當天落位,為轄區居民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記者 孫穎)
(原標題:東鐵匠營有支轉運“鐵三角” )
-
東鐵匠營有支轉運“鐵三角”
“鐵三角”第一次行動時,需要轉運的密接人員只有20人,卻足足花費了4個小時,其中一位密接人員就打了11次電話。
-
京郊五區民宿重啟接待
京郊民宿經營者們紛紛加強防疫措施,準備重新營業。
-
北京熟悉的繁忙節奏回來了
公交、軌道客流量比上周同期增長近四成。
-
兩地降為低風險地區
兩地降為低風險地區後,本市共有高風險地區7個,中風險地區14個。
-
建國門站現場辦理升級乘客多
今早,在地鐵建國門站B口進站閘機前,地鐵工作人員設置了“票務升級服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