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紀念中共中央進駐香山73周年主題活動在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行。 記者 王海欣 攝
“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築,就是香山雙清別墅。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來到北平後,在這裡指揮了百萬雄師過大江。”上午,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辦“紀念中共中央進駐香山73周年”主題活動,一張張歷史照片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前展出,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共産黨的輝煌歷程。
上午9時,伴隨着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來自香山公園和香山革命紀念館等單位的黨員幹部和職工代表列隊肅立,注視五星紅旗在雙清別墅前緩緩升起。“解放南京的捷報傳來,毛主席高興極了。他點燃了一支香煙,複雜的心緒在胸中翻騰……”儀式過後,講解員楊巍帶來了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時期的紅色故事,“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在講解員聲情並茂的講述中,毛主席提筆揮毫的場面仿佛就在眼前。
隨後,《燈塔照耀中國——中共中央駐地聯展(1921-1949)》開幕。展覽中的每張老照片背後都有故事:上海望志路106號,中共一大會議舊址,中國共産黨在這裡誕生;1937年,中共中央遷駐延安,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1949年,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開啟“進京趕考”之路……170余張歷史照片以中國共産黨的一個個主要遷駐地為線索,再現了中國共産黨如燈塔般指引革命的輝煌歷程。
上午,《百年征程中的香山華章——香山革命紀念館文物文獻故事選編》新書也在香山革命紀念館發布。該書用“進京趕考”“進駐香山”“指揮解放全中國”“新中國籌建”4個篇章、75個故事、總計約25萬字講述了文物文獻背後的故事,讓這些被珍藏在紀念館中的老物件“活”起來。(實習記者何蕊)

紀念“進京趕考”73周年活動在益壽堂舉行。記者 吳鏑 攝
紀念“進京趕考”73周年
頤和園益壽堂響起《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今天清晨,頤和園益壽堂舉行“銘記紅色歷史 禮讚光輝時代”黨中央“進京趕考”73周年主題活動,《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聲在現場回蕩。
活動中,一場由頤和園職工編排的黨史教育“微黨課”將現場帶回了73年前的北平:一名年輕的“解放軍小戰士”與當代青年上演了一場跨越時空對話;頤和園金牌講解員帶來的《一張拼桌話和平》《毛澤東與柳亞子》等歷史講解展示,將現場帶回新中國成立之前。
益壽堂是頤和園萬壽山東側山麓的一處知名度不高的院落,但這裡卻是1949年3月25日黨中央毛主席“進京趕考”抵達北平的首個落腳地。在隨後一段時間裏,隨着中共中央所屬機關離開西柏坡進駐北平城,益壽堂作為新中國開國歷史上重要的地點之一,見證了中國共産黨與民主人士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和諧關係。
2021年,頤和園益壽堂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式掛牌,為古典皇家園林增加了一抹紅色印記。在益壽堂正式掛牌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的第一個紀念日,頤和園舉行“銘記紅色歷史 禮讚光輝時代”黨中央“進京趕考”73周年主題活動,邀請多位民主黨派代表重新走進益壽堂,重溫那段風雲激蕩、肝膽相照的歷史。
-
香山革命紀念地170張老照片重溫“進京趕考”路
”上午,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辦“紀念中共中央進駐香山73周年”主題活動,一張張歷史照片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前展出,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共産黨的輝煌歷程。
-
2022年北京消費季啟動 西城昌平商圈推出惠民活動
西城區同步啟動了“西城惠民消費季”,以“西城消費”特色促消費平台為依託,統籌2000余萬元資金,安排全年5個板塊、24個系列、百餘場主題促消費活動,高質量拉動區域消費增長。
-
西城區2022年推出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共141件
區級辦實事項目包括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營造安全宜居環境、方便群眾出行、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提升生活便利性、豐富文體生活6個方面。
-
北京市高職自主招下周報名 每名考生限報一所院校
今年本市繼續開展高等職業教育自主招生工作。錄取時,招生院校結合考生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習情況和院校考核成績,自主確定錄取方案,公示預錄取名單,辦理錄取手續。按教育部和本市藝術類專業招生相關要求,高職自主招生中的美術類專業必須在美術統考合格的基礎上進行錄取。
-
北京市發布中小學生學科類校外培訓材料管理細則
面向中小學生的線上線下培訓材料不得超標超前、存在植入商業廣告;審核通過的培訓材料清單和內容簡介應向社會公示5天以上。細則所稱學科類校外培訓材料,指經審批登記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自主編寫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材料及選用的正式出版物,包括用於線上、線下的培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