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密雲水庫經潮河輸水隧洞向潮白河生態補水。 張敏楠攝
截至23日,密雲水庫已向下游生態補水12億立方米。近一年來,這12億立方米水重啟了潮河總幹渠的輸水功能,讓唐指山水庫有了水,促成了潮白河全線通水。
水浪翻涌,濤聲陣陣。在密雲水庫潮河主壩以東,潮河輸水隧洞的閘門已經開啟,正在以5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向下游放水。
記者從密雲水庫管理處了解到,去年4月30日,密雲水庫啟動潮白河春季試驗性生態補水,至5月30日第一階段補水結束,共計向潮白河補水1.87億立方米。短暫的休整之後,汛期到來,密雲水庫借助預泄洪、騰庫容的契機,繼續以小流量向下游輸水。汛期結束後,密雲水庫再次啟動秋季生態補水,一直持續至今。這次秋季補水,密雲水庫開啟了多年未用的第三溢洪道,最大出庫流量達到180立方米每秒。
從2021年4月30日到2022年3月23日,密雲水庫向下游生態補水總量超過12億立方米。這在密雲水庫建庫史上還是第一次。
越冬補水,在以往並不常見。是豐沛的雨水為持續不斷的生態補水提供了助力。
2021年,密雲水庫年度降雨量、水庫蓄水量、來洪頻次以及時長均超建庫以來的歷史紀錄,全年可利用來水量超20億立方米。2021年7月12日到13日24小時內,密雲水庫蓄水量連破24億立方米和25億立方米兩道整億大關;7月1日到8月19日,密雲水庫蓄水量從23億立方米連續突破至33億立方米,經歷“十連跳”。2021年10月1日,水庫水位更是達到155.30米,蓄水量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歷史最高水位。
密雲水庫向下游補水,主要通過潮河、白河和京密引水渠三個主要渠道。其中,潮河、白河在密雲區河槽村匯合,經懷柔區、順義區、通州區,穿河北、天津入海。京密引水渠全長110公里,自密雲水庫引水,經懷柔區、順義區、昌平區、海淀區,入團城湖後與“南水”融合,再配送到北京各水廠。
近一年來,這12億立方米水一路奔流,經河道、水渠上的各個輸水閘、分水閘、泄水閘分流涌入京城河道的支流、溝渠等“毛細血管”,滋潤乾枯的土地。密雲水庫水的到來,重啟了潮河總幹渠20多年未能使用的輸水功能,結束了唐指山水庫23年來空庫運行的歷史,也促成了潮白河全線通水、貫通入海的美好願景。(記者 王天淇 通訊員 舒媛)
-
我國高校有了氫能本科專業
圖為華北電力大學主樓。
-
永定河北京門頭溝段迎接春季生態補水
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態補水已全面啟動,近日,在永定河三家店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對提閘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
-
100萬人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 減排近10萬噸
記者從市交通委員會獲悉,作為全國首個落地實施的一體化出行服務平台——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MaaS) 用戶已超3000萬人。
-
海淀區233個重點項目助力GDP跨越萬億元大關
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園……2021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首次躍升全市第一。記者從現場展示的效果圖上看到,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佔地3.5萬平方米,園區總建築面積約23.61萬平方米,共有5棟教育科研樓,綠化率16%,停車位有860多個。
-
協同邁出新步伐 京津冀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京津冀區域經濟穩步恢復,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從需求領域看,北京、天津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99.6%和22.5%,河北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