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0步,6000件,100趟,8小時……這串數字密碼,來自封閉管控的朝陽區八里莊街道朝陽園小區。3月22日,小區因出現確診病例進入封閉管控狀態,生活服務保障工作隨即展開。
日行3萬步確保封控無死角
3月22日早上9時許,接到疾控通知後,八里莊街道立刻成立“一辦十二組”,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馬思來擔任“封閉管控組”組長,第一時間趕赴朝陽園小區,對小區採取封閉管控措施。
每天都是24小時待命的超負荷工作狀態。“我們人防、物防、技防手段一起上,劃分封閉區和管控區,實行有效管控。”馬思來説,他們利用鐵馬、圍欄、隔離帶等設施劃分封控區和管控區,在每棟樓宇的&&口和小區重要點位還緊急加裝了8個監控設施。
該小區只有7棟居民樓,但工作人員每天往返於&&口和封控區、管控區之間,一天至少要走3萬步,確保封控無死角,防疫無隱患。
日均6000件快遞外賣送不停
除了大量的封閉人員服務管理之外,八里莊街道辦和社區工作人員還負責幫居民運送外賣、快遞。
“尤其是前兩天,貨物量特別大,每天大概能有6000多件。”剛剛往快遞車上搬完一批快遞的街道巡防隊長劉海玉説。雖然此時室外溫度只有6℃,但連續不斷地搬運讓他額頭冒汗,“一開始我們都是徒手搬,有的居民就主動將自家的小推車貢獻出來。但小推車載貨量有限,物業就幫我們找來了一輛三輪車。”
劉海玉説,他們的“快遞小分隊”有40多人,由機關幹部、社工、物業、保安、快遞小哥和志願者組成,主要負責將居民的外賣和快遞從小區門口的暫存處運到封控區和管控區門口。統一消殺後,封控區的樓宇管家會將快遞一份份送到樓上居民家門口。管控區的快遞和外賣會放在樓下的快遞架上,再通知居民有序下樓拿取。
臨時騎手轉運快遞8小時100趟
為盡快解決運輸問題,八里莊街道協調快遞公司調來一輛電動車。“這車我會騎,我來吧!”志願者王一凡主動請纓擔任臨時“騎手”,開啟了他特殊的運輸之旅。
從早上6時到晚上10時,每8小時一班崗,王一凡到崗便立刻忙活起來,“只要門口有快遞,我們就會馬上搬運。”大家將快遞搬上電動車,從小區門口將車騎到封控區和管控區門口,迅速卸貨後再騎回小區門口。
如此循環往復,王一凡每天要走100多趟。儘管這段路只有二三百米,但連起來也可以繞二環路一圈。“目前條件有限,但我們會盡量優先運外賣、蔬菜。我也會盡我所能多跑兩趟,不讓居民等太久。”王一凡説。
為保障居民生活所需,現在每晚10時後也會有10個人值班,負責夜間的外賣和快遞運輸,還設置了國際快遞專用存放區,與國內快遞分開運送。
上圖:在朝陽園小區,志願者騎着電動車,把居民的快遞從小區門口運送到封控區、管控區門口,消殺後再送到居民的家門口。(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劉璽)
-
我國高校有了氫能本科專業
圖為華北電力大學主樓。
-
永定河北京門頭溝段迎接春季生態補水
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態補水已全面啟動,近日,在永定河三家店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對提閘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
-
100萬人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 減排近10萬噸
記者從市交通委員會獲悉,作為全國首個落地實施的一體化出行服務平台——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MaaS) 用戶已超3000萬人。
-
海淀區233個重點項目助力GDP跨越萬億元大關
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園……2021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首次躍升全市第一。記者從現場展示的效果圖上看到,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佔地3.5萬平方米,園區總建築面積約23.61萬平方米,共有5棟教育科研樓,綠化率16%,停車位有860多個。
-
協同邁出新步伐 京津冀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京津冀區域經濟穩步恢復,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從需求領域看,北京、天津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99.6%和22.5%,河北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