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平房院封控區 “一圖一冊”精準管理服務居民
2022-03-25 08:47:49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因出現確診病例,3月19日以來,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北小街3號院及其周邊部分胡同被劃入封控區、管控區。在核心區的平房院中設置封控區,北小街3號院是首例,而且面積達3000平方米。連日來,區域內通過“一圖一冊”精準管理、記錄“民情日記”精細服務居民、設立臨時公廁“一人一消殺”等措施,全力保障居民健康與日常生活。

  “一圖一冊”精準掌握動態

  北小街3號院是個面積3000平方米的大雜院,共有居民91戶、198人。與樓房不同,平房院面積大、居民戶數多,廁所、廚房大都在屋外,這些都讓這裡的封控工作面臨挑戰。

  3月19日晚10時,北新橋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科長聞超和6名同事進駐封控區,他們首先摸清底數、完善&賬、製作圖冊,一一攻克難題。

  在聞超手中,一張圖紙上,封控、管控區一目了然,各家各戶的典型信息密密麻麻標注在上面。“這是我們的大數據,根據這張圖和手頭的&賬手冊,我們能精準地掌握每一戶的位置、情況和生活需求等。”

  與樓房封控區相同,北小街3號院的居民們家家戶戶也都安上了門磁。門磁與大數據平台相連,督促居民們除了到屋外廚房做飯、到院門口如廁,其他時間都足不出戶。“院內分佈着4條小道,我們也施劃了單向行走線路,保障大家不交叉。”聞超説。

  同時,封控、管控區域內,聞超等工作人員也實施閉環管理,每輪工作結束會乘專車至集中隔離點休息,與居民和外界不直接接觸。

  “民情日記”記錄居民需求

  封控區居民戶數多,需求自然也繁多。為了精準解決居民需求,保障人員記起了“民情日記”。

  “某某,代開藥,鹵米松乳膏”“某某,煤氣罐沒氣了”“處理方法:到衞生站開藥,送給隔離人員”……打開青龍社區工作者郭月婷手中的筆記本,“民情日記”密密麻麻,記錄着每天不同居民的需求、處理過程、自己的日程安排,有列表、有文字,事無巨細。

  “居民需求五花八門,但是每一個我們都得‘接訴即辦’,而且辦好了、辦滿意了。”郭月婷説。

  吃飯、代買藥、液化氣罐換氣是封控、管控區內居民們數量最多的三大需求。為了服務好居民,街道不僅有一辦一,而且向前一步建立機制。

  針對吃飯問題,就近&&了老年餐桌、菜站,每天配送至固定位置,再由社工無接觸配送到居民家門口。針對代買藥問題,由社工統一收集需求,搓堆兒開藥。針對換氣問題,相關部門迅速形成機制:由社區統計居民換罐需求,匯總後告知就近液化氣站,氣站將滿罐及時送至社區交接地點;待解除封控後,液化氣站會同社區回收空罐,並在消毒消殺後統一清運。

  設臨時廁所一次一消殺

  平房院居民家沒有戶廁,平時上廁所得出院門奔胡同。一封控,如廁成了大夥兒最難的問題。

  為此,東城區在封控區及周邊搭建了30余座臨時移動廁所。其中,北小街3號院的2座臨時廁所就在院門口。

  為了切斷可能存在的病毒傳播鏈,封控區裏的移動公廁“一人一消殺”。“有人解完手出來,保潔人員就會馬上沖洗坑位、擦拭地面,再用噴壺對廁所內進行消毒,水龍頭、扶手、門把手、洗手液容器等處是重點消毒部位。”東城區環衛中心六所業務組長宋軼勇説。

  此外,各臨時移動廁所均安排了保潔人員,崗前均接受了防護消殺培訓,配備全套防護用品和作業工具,在崗每隔三小時測一次體溫,每四小時一輪崗,並遵守防疫要求,就近安排單獨食宿。(記者 李瑤)

+1
【糾錯】 責任編輯: 胡傲霜
北京要聞
“世界水日”倡節水
“世界水日”倡節水
珍稀候鳥頻頻飛臨北京平谷
珍稀候鳥頻頻飛臨北京平谷
打卡北京首鋼滑雪大跳&
打卡北京首鋼滑雪大跳&
北方多地出現降雪天氣
北方多地出現降雪天氣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