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園……2021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首次躍升全市第一。今年,海淀區延續這一勢頭,安排了233個固定資産投資支撐項目,夯實投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為2022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跨越萬億元大關提供堅實支持。
正在建設的地鐵27號線(昌平線南延)學清路站西側,施工圍擋圍出一大片空場,這裡是北京市“3個100”重點工程之一——海淀區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是海淀區2022年233個重點項目之一。現場已經開挖基坑,大部分面積覆蓋着防塵網,噴霧炮噴灑着水霧減少揚塵。
記者從現場展示的效果圖上看到,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佔地3.5萬平方米,園區總建築面積約23.61萬平方米,共有5棟教育科研樓,綠化率16%,停車位有860多個。
“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建成後將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時適當引入金融科技、文化科技融合及配套服務産業。”海淀區東升鎮新東源股份社董事長馬立新説,園區計劃2025年投入使用,將會對周邊産業的融合、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以及交通的連接起到促進和帶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將與地鐵27號線(昌平線南延)學清路站進行“軌道微中心一體化”建設,通過下沉廣場的形式共同形成一個雙面的配套功能空間,營造舒適的“15分鐘生活圈”及城市活力中心。
從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向北,驅車駛上京新高速,來到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正在建設的海淀·幸福裏小區與燕保·辛店家園小區之間,一座外形呈9字形的5層建築已經拔地而起。這是海淀區今年233個固定資産投資項目之一的辛店地區配套全日制公辦小學。學校西側,壓路機正在平整土地,鋪設操場。學校東側,施工人員正在給圍墻打樁,捆紮鋼筋。
“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正在鋪設操場,進行小市政施工。為了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學校地下建有風雨操場,樓頂建有操場和跑道。”海淀區教委基建科副科長盧憶霞介紹,辛店地區配套小學是一所36班全日制公辦小學,將於今年建成投入使用。按照每班40人的班額,學校建成後,能提供1440個學位,讓地區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
海淀區發改委副主任王玉霞介紹,2021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8%,高於全市5.9個百分點,投資規模首次躍升為全市第一。今年,海淀區又安排了233個固定資産投資支撐項目,加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重點産業等領域投資,以重大工程項目為牽引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33個項目涉及中關村科學城北區43項,中關村科學城地區19項,三山五園地區12項,保障房、商品房及基礎設施項目69項,園林、水務、教育等其他政府投資項目88項,還有2項是設備購置及入駐園區産業推進打包項目。
“今年我們更注重高精尖産業布局,233個項目中有41個是産業類項目。”王玉霞介紹,“包括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仁創砂産業園、西三旗金隅科技園二期等産業項目,這些項目順利完成,將提供高品質産業空間420萬平方米。”
233個項目中有20個項目被納入北京市“3個100”重點工程,其中續建項目12個,新開項目8個,總投資527.76億元,今年預計完成投資82.45億元。新開項目中,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園、中國電建科技創新産業園、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稻香湖再生水廠二期已經實現土護降工程開工。自貿區(海淀)永豐TOD綜合體、溫泉水廠、中關村廣場城市更新、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等項目正在積極推動辦理前期手續。續建項目如東升科技園三期、創客小鎮二期、電科創新園等都在有序施工中。
下一步,海淀區將加大投資項目挖潛和儲備,持續保持“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用一批”的良性工作局面,保持投資平穩較快增長。(記者 孫穎)
-
協同邁出新步伐 京津冀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京津冀區域經濟穩步恢復,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從需求領域看,北京、天津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99.6%和22.5%,河北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22.8%。
-
清明祭掃5個高峰日 警方將增設226處執勤崗位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交管部門獲悉,清明祭掃的5個高峰日裏,上午8時至11時,多個陵園周邊預計將出現交通高峰。
-
北京朝陽區八里莊涉疫小區裏藏着一串防控密碼
30000步,6000件,100趟,8小時……這串數字密碼,來自封閉管控的朝陽區八里莊街道朝陽園小區。
-
首個平房院封控區 “一圖一冊”精準服務居民
因出現確診病例,3月19日以來,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北小街3號院及其周邊部分胡同被劃入封控區、管控區。
-
首博東館進入外裝收尾階段 “運河之舟”待揚帆
船、帆、水,古運河圖景中的畫面在眼前這座位於城市綠心的首都博物館(東館)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