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送錢,想過船閘要等七八天,長江沿線嚴查護污利益鏈
2018-08-21 09:04:51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長江沿線生態環境問題凸顯。湖南省、湖北省等多地以環洞庭湖、沿長江等“生態關鍵地帶”為重點,發起了針對工農業污染和城鄉生活污染的“生態保衛戰”。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多地採訪了解到,一些地方污染項目的背後,存在著權錢交易;污染企業“霸道總裁”的身後,或有腐敗公職人員“撐腰”;一些唯利是圖的經營業者在“保護傘”下,污染環境、攫取利益。

  對此,長江沿線多地各級紀委、監委和公檢法機關主動出擊,強力推進“抓反腐促生態”大行動,通過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堅決斬斷環保問題背後腐敗利益鏈,取得了“抓政治清明促生態文明”的明顯實效。

  嚴查“堵船關”背後的“錢規則”

  “湘江航電是個‘堵船關’,過閘要按‘錢規則’辦。”在千裏湘江上,這曾是“跑船人”心知肚明的“江湖規矩”。

  位于湘江長沙段的湘江長沙航電樞紐工程,每年有載重近1億噸的船舶通過船閘。《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了解到,此地曾經堵船嚴重,有的船僅過閘就需要等上七八天。

  而湘江上“懂套路”的船長和水手們知道,想要不排隊,就要給管船閘的長沙湘江樞紐海事處送錢,“走水路”。只要錢送到了位,電子簽名可以“挂飛單”,船只可以“過黑閘”。不僅不用排隊,節約了大量時間,而且登船安檢等手續都可以放寬,甚至連超限、超載也可以放行。

  于是,一些從事高額利潤運輸甚至是非法運輸的船只通過長沙湘江航電樞紐船閘時,隨到隨過,一路“綠燈”暢行無阻;而不懂套路無力送錢的船舶,只能苦苦等待。

  大量船只被人為滯留上下遊錨地,不僅消耗能源,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而且尾氣、煙塵、廢水、垃圾、螺旋槳攪動河床等造成的污染,也破壞了湘江庫區及沿岸的生態環境。

  湘江航電樞紐船閘盛行“錢規則”,是長江中下遊權錢交易帶來環境污染和惡劣社會影響的典型案例之一。

  湖南省紀委常委、長沙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蔡亭英介紹,湘江樞紐“挂飛單”“過閘難”等現象的出現,源于長沙湘江樞紐海事處原處長李某某、原副處長杜某某及50多名幹部職工被“圍獵”。對此,長沙市委態度鮮明、堅決查處。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查明,湘江航電樞紐工程通航六年多來,李某某等人利用安排船只快速通行船閘、實施安檢、處罰改裝和超載等權力,大肆收受賄賂。

  據介紹,每月初,曾有老板像發工資一樣用提袋拎著數萬元現金來辦公樓送錢。海事處內部曾有瓜分賄賂的“制度”:正式工作人員每月5000元,臨聘人員每月2000元,領導、實權崗位的則更高。至案發,李某某及杜某某分別拿了400多萬元、100多萬元,有實權崗位人員多則拿了上百萬、少則也有幾十萬。調查發現,除了“例錢”“規費”之外,還有“花紅”。有的職工個人或“組團”入股搞運輸,每月可拿高額“股息”。

  據了解,長沙市紀委監委正抓緊時間對相關涉案人員分類處理查辦,目前已立案查處十余人,還有十多人已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警惕“污企”背後的腐敗問題

  沉積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河道、湖床、洲灘的砂子,江湖生態係統的重要基礎,也是沿江、濱湖城鄉的優質建材。雖然各地對採砂都有嚴管措施,但無牌無證無手續的“幽靈”採砂、運砂船數量曾一度遠超合法船,濫採亂挖破壞生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發現,非法採砂發生在水上,但根子在岸上。因為非法採砂利潤大,利益糾紛時有發生,甚至“砂霸”橫行,其背後更易潛藏腐敗。

  在湖南洞庭湖區,非法採砂最猖獗的時候,非法採砂船首尾相連,所到之處,湖床、航道千瘡百孔,沙洲、灘地遭到破壞,候鳥棲息地、魚類産卵場更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過去對于非法採砂者,一些基層執法人員或不聞不問,或不痛不癢罰錢了事。地處東洞庭湖的砂業“杠把子”灝東公司曾長期非法、超限、越界採砂,還將其與地方政府簽訂的合同承包費,從每年7.75億元降為每年1.5億元。

  一位受訪的海事部門幹部告訴記者,過去有關部門曾出重拳整治長江中下遊非法採砂活動,但整治行動剛開始不久,就有很多人到府説情,“僅靠一家整治難度很大,收效甚微。”

  長江流經十多個省份,幹支流地區之間分段而治仍是尚未根本解決的管理難點。受訪基層執法人員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一些危害生態環境的經營者,容易通過各種手段利用這一“軟肋”。例如,在一些幹支流跨界江段,執法行動中發現非法捕撈船、採砂船後,投入人力和裝備展開追蹤。但非法船只只要跑到另一個地區的管轄江段,就可借助當地“關係”袒護,逃之夭夭。

  在江蘇泰州等地,前些年為了打擊非法採砂、污染環境的涉水經營活動,成立了多個執法機構。但是,有些濫採亂挖的“砂老板”,卻得到了“關照”:有的在非法採砂時被當場抓了“現行”,處理時卻因有人“打招呼”而被放過,有的則被從輕處罰。

  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網箱、“迷魂陣”、矮圍、養殖被並稱為濱水生態“四害”。高密度網箱養殖大量投入化肥、抗生素和飼料,易導致河湖水質富營養化和藥物殘留、重金屬污染;“迷魂陣”、矮圍,能把幾十畝甚至成千上萬畝水域魚蝦“祖孫三代”一網打盡,嚴重危害水生動物繁衍生息。沿江、濱湖群眾反映,有的違法“四害”項目卻能操持多年。

  繁榮的工商經濟,將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沿江、沿湖很多地方,變成了各種“工業帶”“園區帶”。近些年,環保監管越來越嚴厲,很多企業在達標排放上狠下功夫,治污、減排效果十分明顯。但是,《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有的污染企業或園區仍藏身于水源涵養區、土壤保持生態功能區內。

  例如,在長江中遊多地,有的企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嚴重滯後,污水長期直排;有些已承諾的衛生防護距離內的居民搬遷長期落實不到位;還有的企業在未建治污設施的情況下,長期違法生産,污水直排,不落實環保部門下達的停産整治要求。

  多位受訪基層幹部、群眾説,“污企”“污園”的問題,暴露出一些地方的監管空白。

  有的基層監管部門或檢查走形式,或督辦整改不到位,或對群眾舉報的突出問題沒有真正下力氣推動解決。

  更有甚者,個別執法者、監管者還為污染企業通風報信,幫其偷排“出點子”,臨時編造文件應付檢查,報送虛假文件,企圖蒙混過關,搞虛假整改。

  鐵腕查處“護污”保護傘

  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涉污領域腐敗問題,多地紀檢監察機關高度重視。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涉及公職人員“護污”的情況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由于對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認識不到位,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算錯了賬,可以通過批評、教育來加以引導;

  另一類公職人員“護污”,則是為了謀取私利,違反了黨紀法規,需要紀檢、監察等機關強力介入。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湖南、湖北、江蘇等地的有關部門正在主動出擊,強力推進以反腐促生態文明建設。

  地處長江中遊的“魚米之鄉”湖南省,有“長江之腎”洞庭湖和水量浩大的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大河流,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近一年來,湖南省以環洞庭湖區為重點,發起了重點治理工農業污染和城鄉生活污染的“全民生態保衛戰”。湖南省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對資源掠奪性開發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最終只會毀壞一方山水、留下一堆包袱、禍害一方百姓和腐蝕一批幹部。

  湖南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林彰良等人介紹,深入調查發現,污染項目背後,容易存在權錢交易;污企“霸道總裁”的身後,往往隱匿腐敗問題。

  湖南省水利廳紀檢組組長李金告訴記者,腐敗官員“護污”是地方污染治理難的重要原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要堅決打掉官商勾結這把“保護傘”。

  湖南省紀委宣傳部副部長鄒太平介紹,在前期大量明察暗訪和廣泛搜集幹部群眾舉報意見的基礎上,湖南省紀委和監委從去年8月至今,在全省范圍內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堅決斬斷環保問題背後的腐敗利益鏈條。

  據了解,湖南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工作最繁忙時,曾在2天內啟動了113條線索調查。針對全省國家公職人員群體,還啟動了清理違規參與涉礦涉砂等六類經營性活動專項普查與整治,環境領域一些官商勾結案逐漸浮出水面。

  例如,在環洞庭湖區,岳陽市各級紀委、監委針對“四害”查辦背後公職人員的“插足”行為。岳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李摯介紹,隨著一批案子被查處,很多過去“雷打不動”的污染項目被清理。例如,被視為“不治之症”的非法濫採亂挖河砂、湖砂問題,得到了有力遏制。

  據了解,岳陽市、岳陽縣紀檢監察機關發現,

  岳陽縣砂管局(辦)三任負責人袁某、鄧某、姚某某在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的任職期間,收受巨額賄賂為違法企業非法採砂開方便之門;

  岳陽市、湘陰縣調查發現副縣長兼公安局局長李某某將非法採砂企業送來的40萬元“入股”,默許行賄人超期採砂4個月,期間每周獲取5萬元“分紅”;

  省市縣三級調查發現,灝東公司通過重金賄賂、拉攏入股等方式收買湖南省一名原省級領導幹部的妻子等人,為非法採砂、“斷崖式降低承包金”鋪路。

  紀檢部門有關人士介紹,湖南“涉污”貪贓枉法的公職人員被查出來後,很多已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並移送司法機關。一些案件還在持續深挖中。最近,湖南又有一家“明星級”環保企業負責人、湖南省環保廳一名副廳長等人相繼被查。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獲悉,位于長江中下遊的湖南、江西等省份,還發起了針對黨員幹部參與企業經營的執法執紀行動。紀檢監察機關通過領導幹部有關個人事項報告進行摸底調查,再結合群眾舉報嚴查深究,掌握到大量公職人員以本人或配偶、子女和他人名義投資入股參與企業經營的線索。目前,相關地區絕大多數涉事公職人員已經退出了企業經營。對于剩下的為數不多的人員,紀檢、監察機關正採取“人盯人”等方式督促盡快處理,促進斬斷公職人員與企業經營的直接利益勾連。

  在江蘇、湖北等地,查辦長江採砂領域職務犯罪、處分環境執法不力幹部等專項行動也在開展。

  例如,近年來江蘇追查了泰興、高港水利部門慢作為、不依法履職的法律責任。湖北省紀委則會同環保廳嚴肅問責武漢市、黃岡市、羅田縣和恩施州等地環保領域失職瀆職的黨員幹部。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委原常委、區政府原副區長徐文斌在青山落步嘴地區污水收集處理項目推進中慢作為、不作為,導致121泵站、1號和2號泵站延期建設,青山區約10平方公里區域生活污水直排長江。去年3月,湖北省紀委通報,徐文斌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並被免去青山區委常委、副區長職務。

  湖北省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鄭青説,去年3月以來,湖北省檢察院黨組部署在全省檢察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專項法律監督工作,半年時間就依法查辦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中貪污賄賂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瀆職犯罪案件218件254人。結合辦案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宣傳和警示教育1080場次,提出預防檢察建議197件,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

  湖北省提出,要在堅持生態修復和保護的前提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大文章”,推動長江經濟帶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品質發展。

  江蘇省則在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中明確,要健全環境保護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體係,對未正確履行職責、造成本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問題突出或任期內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惡化等情形的,依規實行終身追責,對負有責任的幹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轉任重要職務。

  “抓反腐促生態”成效顯現

  隨著各地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堅決斬斷環保問題背後腐敗利益鏈,“抓政治清明促生態文明”的綜合效應開始顯現。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實地走訪看到,人員“大換血”後的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公示等安排船只過閘公開透明,採用包括手機APP等多種方式進行公示。沒有了“吃拿卡要”,船只過閘時間從過去要等1周左右減少到1天左右,錨地污染也大大減輕。

  “我今天上午來、下午4點左右就能過閘,這在過去連想都不敢想。”2000噸級散貨船劉船長説。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洞庭湖區和長江中下遊湖北、江蘇、安徽沿江多地走訪,在很多地方能見到天藍水碧的景象,有的水域還能驚喜地見到江豚嬉戲。

  一些長期觀測環湖、沿江環境變化的志願者説,紀檢、監察機關和執法部門、司法機關聯合行動讓污染項目及其“保護傘”都“嚇破了膽”。那些過去困擾江、湖的“黑龍”(直排污水)、“黃龍”(直排毒氣)、“紅龍”(直排廢氣)越來越少,麋鹿、江豚、珍稀鳥類和魚類等洞庭湖生態係統標誌性物種的“出現率”越來越高。對于生態環境品質明顯的改善,多地受訪群眾拍手稱快。(記者蘇曉洲 王賢 秦華江 周勉 董雪)

   1 2 下一頁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不送錢,想過船閘要等七八天,長江沿線嚴查護污利益鏈-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30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