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業”成名
-
“老樹發新芽”!“瀏陽煙花”燃亮世界
在湖南瀏陽,從天空劇院的周末焰火秀到世界頂級賽事的舞&,一場場絢爛的高空煙花秀驚艷海內外觀眾。瀏陽煙花以璀璨之姿演繹“中式浪漫”,點亮全球夜空。作為全球煙花爆竹最大的生産國和出口國,中國煙花受到全球顧客的喜愛。據統計,瀏陽現有煙花爆竹生産企業431家,花炮産業2024年實現總産值502.2億元,國內市場佔有率約60%,出口約佔全國70%。
-
小釣竿“釣”起百億元大産業
近年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出家門,享受戶外時光,垂釣這項原本小眾的運動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山東威海,這座因海而興的濱海小城,被稱為“中國釣具之都”,在這裡,各式各樣的小釣竿“釣”起了百億大産業。
-
從原料到産品,“搓澡神器”擦亮金字招牌
坐落在太行山南麓、黃河北岸的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曾因山水美景聞名。如今,一塊小小的搓澡巾讓這裡再次走紅。靠着這塊巴掌大的布料,博愛縣馬營村從傳統作坊不斷進化為拿下專利闖世界的“中國澡巾布之鄉”。
-
足不出縣!“鏈”出來的健身器材大産業
不足900平方千米縣域面積,卻聚集了2986家健身器材企業,産品佔國內商用健身器材70%的份額,並銷至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從精密鑄造、智能傳感到物聯網系統的完整産業鏈,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正在全球健身産業版圖上書寫一段傳奇。
-
麵包“總動員”!“走”天下也“香”家鄉
在江西東部的大山內,有一個常住人口不到10萬人的小縣城,靠做麵包走出了20多位億萬富翁、160多位千萬富翁,這就是“中國麵包之鄉”——資溪。我們熟悉的“鮑師傅”“詹記”“瀘溪河”等品牌,都是資溪人闖蕩中國麵包界的縮影。
-
真有兩把刷子!“刷”出30億級“顏值經濟”
“中國化粧刷千千萬,河北滄州佔一半”河北省滄州市,這座以武術和雜技聞名的古城,正用一雙“刷子”書寫傳奇。滄州青縣,在這個小縣城,每年有上億支化粧刷從這裡走向全球,支撐起年産值30億級的“顏值經濟”。
-
小提琴之音“響”徹世界
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數據顯示,全球90%的小提琴産自中國,而中國80%的中高端手工提琴來自確山。一邊是中原腹地的革命老區,一邊是西洋樂器的“首席皇后”,看似不沾邊的兩者,卻在確山縣真實地&&到了一起。
“鎮”了不起
-
千年窯火淬新瓷,“中國白”煥發百億元“瓷+”産業
練泥、拉坯、曬坯、上釉、燒窯……在福建德化,高嶺土經過1000多度高溫燒制,與火焰奇妙交融,幻化為“白如雪、明如鏡、潤如玉、透如絹”的精美瓷器。
-
一年賣8億隻!這個小鎮用箱包“裝”出400億元“隨手産業”
隨手拎個包、隨手拉個箱子是現代人出行必不可少的物件。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你隨身攜帶的這些箱包,有許多是産自我國河北省保定市一個叫白溝的小鎮。今天的白溝鎮(現為白溝新城),擁有箱包生産銷售經營主體3.5萬餘家,已形成聯動周邊13個省份、從業人員超300萬人、年産值超過400億元的箱包産業集群,箱包佔國內市場近三成,産品銷往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
-
一張軟鐵皮,“裁”出160億元鋼傢具産業
用鋼鐵製作的茶几、鞋櫃、衣帽櫃……國內市場七成鋼制傢具,來自河南洛陽市郊的一個小鎮。龐村鎮,這個被稱為“中國鋼制傢具産業基地”“全國百佳産業集群”的小鎮,有1000余個品種的鋼制傢具暢銷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逾160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70%以上。
-
一支手電筒,“照”出80多億元移動“亮”産業
從昔日缺電落後的農村照明工具,到今天的野外露營、工程作業、應急照明……手電筒,這個被稱為最簡單的“家用電器”,與時俱進成為現代城鄉群眾日常生活、工作、出行的必備品。你也許不知道的是,中國每出口10支手電筒,至少有6到7支來自浙江寧波的一個小鎮。
-
給全國人做麵包,小麵糰“揉”出300億元“烘焙産業”
金黃酥脆泛油光,麥香四溢滿街坊。一片美味可口的麵包,是許多人打開新一天生活的方式。你也許不知道,你餐盤裏的麵包,大都與一個藏在武夷山麓深處的小鎮——江西省資溪縣馬頭山鎮有關。
-
為衣做架,“挂”出來的80億元“衣架産業”
新購的衣服要挂,洗了的衣服要晾,現代社會,誰家的衣櫃不是挂滿了木頭的、塑料的等各式各樣的衣架?可你知道嗎,國內這些形形色色的衣架中,有七成産自廣西荔浦市,而這個衣架産業最早的雛形,發端於當地一個叫青山的小鎮。
-
孩子的“快樂老家”在這裡!“玩”出來的50億元“教玩産業”
被稱為“中國教玩具之都”的橋下鎮,在無動力游樂設施這個孩子和家長都不陌生的領域,擁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産品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份額佔全國市場的63%,年産值約50億元。
-
“內衣小鎮”織出500億元“裏子産業”
一件貼身舒適的內衣,讓你的生活更有品質。你也許不知道,全球兩成以上的內衣,産自福建省晉江市一個叫深滬的小鎮。從家庭作坊生産“洋內褲”,到打造內衣織、染一體産業鏈,經過40多年的發展,面積不到34平方公里的深滬小鎮,已從昔日的濱海漁港,“化蝶”為今天的“中國內衣名鎮”。
-
苦水鎮裏玫瑰香!你化粧品裏的六成香産自這個小鎮
一瓶清雅幽香的香水,是大多數女士的最愛。你也許不知道,化粧品裏的各種“香”,大都源自一種叫“玫瑰精油”的物質。而國內六成以上的玫瑰精油,來自黃土高原一個叫苦水鎮種植的苦水玫瑰。
-
2.4億片!你戴的美瞳,兩成與這個西北小鎮有關
黃河之濱的甘肅省白銀市,有個叫王峴的小鎮。這個小鎮的一片荒灘地上,如今崛起了白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這個並不出名的開發區,卻“藏”着我國最大的彩色隱形眼鏡生産企業。
縣域樣本篇
-
江蘇溧陽:千億“動”力之城是如何“煉”成的?
累計突破37項關鍵核心技術,聚合上下游企業超100家,2024年以動力電池為主的新能源産值達1515.3億元,動力電池銷量約佔全國1/7……江蘇溧陽,一個蘇南縣級市,靠什麼成為千億動力電池産業之城?
-
小小油菜花何以“綻放”近百億元産業?
油菜花,四葉黃花瓣,簇擁成團。在滇東北的曲靖市羅平縣,85萬多畝油菜花花期匯成一片金色的“海洋”。這座人口66.7萬的西南小城,不僅入選“全國十大油菜花海”榜單,更打造了“滇東油庫”“雲南油菜籽生産第一大縣”“全國蜜蜂春繁基地”等名片。
-
陜西白水:“小蘋果”何以暢銷全國、揚帆出海?
作為“中國蘋果之鄉”,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連續8年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十強”,全縣超八成人口吃着“蘋果飯”,形成了一條年産值110億元的産業鏈……常住人口僅22萬人的陜西省白水縣,不僅成為西北地區蘋果交易集散地,還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
西北小城如何靠“小蘋果”撬動大市場?
美艷的紅色、清新的綠色、怡人的黃色,陜西白水蘋果以美味和顏值走俏,連續8年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十強”。全縣超八成人口吃着“蘋果飯”,形成了一條年産值110億元的産業鏈。不沿邊、不靠海,常住人口僅22萬人的陜西省白水縣,在競爭激烈的蘋果市場開闢出一方新天地,不僅成為西北地區蘋果交易集散地,還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
臨湘:全國八成浮標來自這座湖南縣城
一年生産浮標超2億支,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80%以上……數據印證着這份硬核實力。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中,“臨湘浮標”榜上有名。從早期的“折葦作標”到如今的智能浮標,歷經多年深耕,臨湘浮標特色小鎮已成功鍛造出一條高度成熟、配套完備的産業鏈閉環:從原材料供應源頭,到釣具(浮標)精密生産,再到精細的油漆美工、包裝印刷,直至高效的電商物流網絡。
-
江西山區小縣如何用一根“細絲”拉出百億級産業?
玻璃纖維,一種以多種礦石原料製成、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單絲直徑只有頭髮絲的五分之一,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上猶縣集聚玻纖企業195家,去年經營銷售收入超過150億元,形成全國少有的從原料到成品的完備産業鏈,還獲批中國玻纖新型複合材料産業集群發展示範基地……
-
浙江小縣城如何煉成“國際范”?
這裡是中國最大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5月份剛剛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以“洋家樂”為代表的高端民宿蓬勃發展,全國首部地方民宿管理辦法在此誕生;作為中國地理信息産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在此落戶……
-
四川山區小縣為何吸引“村播”扎堆?
地處秦巴山脈南麓,因“蒼翠成溪”得名的四川廣元蒼溪縣,如一片翠葉隱匿於起伏的山脈之間。這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近年來吸引33家數字企業落戶、1200余名年輕人返鄉從事電商行業,2024年全縣電子商務全渠道銷售農特産品突破3.5億元……蒼溪“數字化崛起”靠什麼?
-
面對石油資源枯竭,這座戈壁小城是如何走出困境的?
南依祁連山、北接戈壁灘,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因建成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玉門油田而聞名,卻也曾因石油資源枯竭陷入發展困境。經歷轉型陣痛,玉門靠什麼實現綠色崛起?
-
“中國蔬菜之鄉”為什麼是這座山東小城?
15.7萬個大棚鱗次櫛比,年産蔬菜450多萬噸;每年900多萬噸新鮮蔬菜由此賣往全世界;85%的新建大棚配備了智能設施,手機成為“新農具”;自主研發277個新品種,為豐富“菜籃子”提供品種保障;當地發布的價格指數,成為全國蔬菜交易的“風向標”……
企業樣本篇
-
55年“科技長跑”闖出電子陶瓷新天地——潮州三環集團的自強之旅
一抔瓷土,千年窯火。從唐代以來,廣東潮州就因出産大量瓷器聞名於世,至今仍是全國最大的陶瓷生産、出口基地之一。
-
品馳醫療:讓中國人用上自己的腦起搏器
北京品馳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專業從事神經調控産品研製銷售的中國醫療設備公司的崛起,打破了神經調控領域相關技術被外國企業壟斷的局面,有效降低了相關産品價格。這不僅讓中國患者受益,也讓國産高端醫學裝備走向世界前&。
-
西藏宏農的“高原養雞記”
2020年,張宏林從湖北來到雪域高原,創辦西藏宏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西藏目前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智能蛋雞養殖場。短短5年,西藏宏農解決了在高海拔地區蛋雞規模化養殖難題,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僻壤築鳳巢,幽谷通錦程。西藏宏農為高原養殖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
工業“關節”裏的硬核突圍——老企業洛軸創新蝶變啟示錄
在中國工業版圖中,有這樣一家企業,用軸承“轉動”大國重器、“轉”出市場話語權——洛軸集團,前身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70多年深耕軸承製造,自研自製的多個産品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高端軸承産值佔企業總産值比重達70%。近年來,隨神舟飛船叩問蒼穹,伴盾構機掘地潛行,助海上風機發出綠電,洛軸始終向新而進,把“卡脖子”短板一點點變成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長板,老企業的突圍給人啟示、引人深思。
-
從大學生創業園闖出來的“小巨人”——卡諾普機器人的逐夢歷程
13年來,夢想“做中國工業機器人先鋒”的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從大學生創業園的格子間起步,一步步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業隊伍從5個人發展至400多人,主業從生産零部件到生産60多種整機機型……卡諾普的逐夢歷程,也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縮影,見證着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從以進口品牌為主,到“中國造”站上時代舞&並加速“出海”的歷史進程。
-
“智造”10萬台服務機器人,“小巨人”擎朗有大夢想
在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一家名為擎朗智能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憑藉技術創新迭代,累計生産銷售逾10萬台機器人。擁抱具身智能發展浪潮,今年3月擎朗推出首款人形服務機器人。由擎朗研發的服務機器人正揚帆出海,在日本、韓國等機器人大國站穩腳跟。創業企業如何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又如何讓中國的機器人“服務全球”?從擎朗智能這個樣本裏,可以看到新一代創新創業者的激情和夢想。
-
亞華湖劇院:小劇場打開大市場
在上海黃浦區繁華的環人民廣場地帶,有一群名為“星空間”的小劇場:它們不同於傳統專業劇院的高大宏偉,以“小而精”的體量藏身於各大商業樓宇間。
-
如何讓世界愛上中國絲綢?——萬事利的堅守與突破
絲綢,從千年駝鈴的環佩叮噹中走來,從唐詩宋詞的古雅風韻中走來,充滿古老東方的華美與神秘。讓世界愛上中國絲綢,對於杭州絲綢企業萬事利來説,是初衷,也是不懈追求。
-
華策影視:用“文化匠心”詮釋壯闊時代
在影視市場化萌芽中草創“小作坊”,到國內首家以電視劇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再到最具海外影響力的華語影視集團之一,30年多來,華策在中國文化産業的浪潮中定錨、搏擊、出海,用“文化匠心”詮釋波瀾壯闊大時代。
-
冰雪流量如何變成經濟增量?——解析哈爾濱馬迭爾文旅投資集團“出圈”密碼
從人氣爆棚的冰雪大世界,到雪韻綿長的太陽島雪博會,從中央大街的獨特魅力,到第九屆亞冬會的驚艷亮相……在冰雪資源獨特的哈爾濱,冰雪文化和冰雪經濟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對外開放的新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