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直徑僅有幾毫米的白色顆粒,將它置於顯微鏡下放大數千倍,一個“阡陌縱橫”的微觀王國漸漸顯現出來。依靠這一個個顆粒中細小空隙的吸附分離作用,將會得到更加純凈的水,更高純度的金屬資源,或是更為精細的工業基礎材料。

從2001年成立至今,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藍曉科技)聚焦高分子材料吸附分離技術攻關和産品應用,在市場化浪潮中一次次搶灘成功。

2010年前後,中國的鋰資源主要依賴從澳大利亞和南美洲進口,國內鹽湖提鋰技術尚未成熟。市場普遍認為中國鹽湖鋰資源濃度低、雜質多,難以大規模開發。在市場需求和資源價值的驅動下,藍曉科技開啟了一場長達10餘年的“技術長征”。

從50平方米的“孵化器”起步,藍曉科技以獨到的創新機制一次次挺進行業“無人區”,發展成為市值超200億元、産品服務全球的科技企業。

“小顆粒”壘起“大創新”,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史,更是中國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縮影。

作者:吳鴻波、李奕萱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