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臨湘:全國八成浮標來自這座湖南縣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0 11:52:38
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臨湘:全國八成浮標來自這座湖南縣城

字體:

  7月1日,在湖南臨湘浮標特色小鎮的臨湘民間藝人釣具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在生産浮標。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新華社長沙7月10日電 題:臨湘:全國八成浮標來自這座湖南縣城

  新華社記者余春生、陳思汗

  竿尖倏地一甩,釣線劃出弧線破空而去,鉛墜帶着魚鉤疾速入水,浮標緩緩立於水面。經驗老到的釣手,通過觀察浮標的細微顫動,便能精準掌握魚情,釣起大魚。

  2024年,臨湘釣具浮標産業總産值突破85億元,國內市場佔有率超80%,産品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家庭小作坊到機械化生産、從蘆葦浮標到智能浮標、從地方特産到暢銷海外……臨湘崛起的秘笈是什麼?

  年産浮標超2億支

  一年生産浮標超2億支,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80%以上……數據印證着這份硬核實力。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中,“臨湘浮標”榜上有名。

  走進湖南省池海浮標釣具有限公司的恒溫車間,數控機床正發出低沉的嗡鳴,一支支浮標在精密夾具中旋轉成型。

  “通過持續推進生産智能化改造,如今企業的生産效率較之前有了數倍的提高。” 湖南省池海浮標釣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立明説。這家公司的智能化生産場景,正是臨湘市浮標産業澎湃發展的生動縮影。

  從早期的“折葦作標”到如今的智能浮標,歷經多年深耕,臨湘浮標特色小鎮已成功鍛造出一條高度成熟、配套完備的産業鏈閉環:從原材料供應源頭,到釣具(浮標)精密生産,再到精細的油漆美工、包裝印刷,直至高效的電商物流網絡。

  這是7月1日在湖南臨湘浮標特色小鎮拍攝的電商物流園(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臨湘市浮標協會會長彭建榮告訴記者,目前當地企業已開發出涵蓋智能浮標、3D打印漁具等在內的4000余種産品,累計擁有專利540項。其中,9家企業躋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的“行業領跑者”名單。

  臨湘市副市長姚鐵軍&&,目前臨湘市已匯聚釣具浮標市場經營主體3130余家,直接帶動6萬從業者就業增收。

  “後來者”如何“突圍居上”?

  在全國縣域經濟競逐的浪潮中,臨湘曾是一個不顯山露水的“後來者”,如何實現“後來居上”?記者調研發現,這其中蘊藏着一套清晰的“三破三立”産業突圍法則。

  ——破傳統製造路徑依賴,立智能製造創新生態。

  臨湘浮標産業發展之初,不過是一張桌子、幾個刀片、一把砂紙構成的手工營生。“早期全靠手工,效率低、質量不穩,哪有什麼競爭力?”李立明告訴記者,面對市場競爭,當地企業漸漸達成共識,唯有打破路徑依賴、擁抱技術創新,才是生存發展的“王道”。

  7月1日,在湖南臨湘浮標特色小鎮的臨湘民間藝人釣具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在生産浮標。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面對産業升級需求,當地政府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提供精準支持。“我們強化融資對接服務,去年累計發放‘浮標貸’1.85億元,同比增加34%,有力保障了企業研發投入。”臨湘市特色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羅星説。

  如今走進臨湘企業的車間,自動化設備逐漸成為主流:機械臂可以完成打磨、噴漆等程序;3D打印讓新品研發周期大幅壓縮……“過去30個人的活兒,現在2個人就能搞定!”彭建榮指着高效運轉的生産線感慨。

  7月1日,在湖南臨湘浮標特色小鎮的湖南省金銳戶外釣具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操作機械臂生産子線雙鉤。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破散亂無序發展模式,立行業生産嚴格標準。

  曾經,“小作坊林立、倣冒橫行、價格混戰”是臨湘浮標産業揮之不去的陰影。“劣質貨充斥市場,傷害的是整個‘臨湘浮標’的聲譽和未來。”羅星對此記憶猶新。

  如何破局?臨湘的選擇是從“拼價格”變為“拼標準”。

  “政府通過政策扶持、資源對接等方式,積極推動本地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各級標準的制定。”姚鐵軍告訴記者,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牽頭編制浮標行業國家標準的進程中,10家參與企業中,臨湘企業有7家。

  從參與制定浮標生産國家標準,到建立嚴格的“臨湘浮標”地方與行業標準,再到設立專業質檢中心,一套覆蓋全鏈條的標準體系在此成形。“臨湘的標、威海的竿”,這句業內的話,是對臨湘浮標贏得市場認定的最佳注腳。

  ——破地域市場局限,立多邊銷售格局。

  “線上引流全球,線下深耕本土”——臨湘以一支浮標為紐帶,織就一張覆蓋海內外、融合新業態的立體銷售網絡。

  在湖南天野釣具有限公司的展示櫃裏,形態各異的浮標琳瑯滿目:小如黃豆的“微物浮標”專攻蝦釣;海釣浮標則能扛住數米浪涌……

  “多年來,我們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湖南天野釣具有限公司負責人諶德純告訴記者,公司根據海外不同國家的垂釣特點開發的産品數量已達上千種,成為公司業務的重要板塊。

  7月1日,在湖南臨湘浮標特色小鎮的湖南福翼釣具有限公司直播間,工作人員通過直播銷售漁具。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積極擁抱直播電商,為臨湘浮標拓展了新銷路。“在政府支持下,直播電商已成為撬動産業發展的重要杠桿。”羅星告訴記者,當地通過系統構建直播電商生態鏈,不僅培育了大量帶貨新銳,更帶動電商年銷售額突破40億元,為臨湘縣域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新動能。

  持續向“深水區”突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大約有1.4億釣魚人群。釣具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資本聞風涌入,卻也裹挾着“價格戰”的寒流。“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成了這兩年最頭疼的事。”多名臨湘浮標企業主向記者坦言。

  “面對市場環境的深刻調整,我們正積極引導企業跳出傳統競爭框架,通過技術創新與産品差異化開闢全新賽道。”姚鐵軍説。

  記者觀察到,即便身處行業周期性調整的動蕩中,在政府和企業的合力之下,臨湘浮標産業的一些板塊呈現逆流而上的勢頭。

  “我們果斷砍掉了一些中低端産品,集中火力攻堅‘黑坑’、競技等高端板塊。”諶德純指着生産線説,“如今,中高端浮標效益增長迅猛,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

  7月1日,在湖南臨湘浮標特色小鎮的湖南瑞琦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在生産假餌。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一些新興釣具板塊也在臨湘逐漸落地生根。在湖南省金銳戶外釣具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機械臂能夠精準完成子線雙鉤的打結,該公司的子線雙鉤全自動化生産設備如今已更新到第六代。“這個子線項目能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投産後3年內有望搶下60%的市場份額。”公司負責人沈水雄説。

  此外,由政府與頭部電商&&聯袂打造的 “臨湘浮標杯”金秋垂釣大賽,已成功舉辦兩屆。這不僅是釣友的年度盛會,更是一個融合産品展示、大師競技、産業論壇的立體舞&。

  羅星告訴記者,未來希望通過賽事引流、電商賦能、産業鏈協同的“組合拳”,不斷實現産業的延鏈、補鏈、強鏈,築牢臨湘浮標的長期品牌力。

  7月1日,在湖南臨湘浮標特色小鎮的臨湘民間藝人釣具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在生産浮標。 新華社記者 余春生 攝

  “發展産業和釣魚一樣,都要保持定力。越是市場激蕩時,越要握緊‘釣竿’,把危機化為轉機,唯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李立明説。

  這正如老釣手常説的那樣——“風浪越大,魚越貴”。臨湘正以浮標産業為依託,向“深水區”揚竿,奮力“釣”起縣域經濟發展新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