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6月17日電(記者趙歡)新購的衣服要挂,洗了的衣服要晾,現代社會,誰家的衣櫃不是挂滿了木頭的、塑料的等各式各樣的衣架?可你知道嗎,國內這些形形色色的衣架中,有七成産自廣西荔浦市,而這個衣架産業最早的雛形,發端於當地一個叫青山的小鎮。
從幾間家庭作坊出發,青山鎮以小小衣架,三十餘年間,撬起了一個通向全球的大市場,也把荔浦市打造成了“中國衣架之都”。
經過多年發展,小小衣架已成為今天青山鎮、荔浦市的支柱産業,形成了木制、竹制、布藝、浸塑、鋁合金、植絨、橡塑、木塑八大系列,3000多個品種的“衣架産業”。
如今,荔浦市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木衣架生産和出口基地。2025年,全市擁有衣架家居企業300多家,年生産各類衣架40多億隻,行業産值超80億元,八成以上産品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産量和出口量均佔全國市場70%以上。

青山鎮裏木匠多,刨、斧、錘、鑿,不少群眾樣樣精通,發展木製品産業有深厚基礎。加上這裡木材採購便捷、運輸成本較低,上世紀90年代初,一批從外地返鄉的青山鎮人,開始憑藉木匠手藝,試着在家裏生産衣架,由此燃起了青山衣架的星星之火。
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創始人覃裕祥回憶説,當時,鎮上沒有現成設備,也沒有成熟配件,許多家庭都是“土法上馬”:用自行車輪轂的鋼線替代衣架鉤,自己畫圖設計,手工打磨,配合半自動設備趕工。就是靠這種手工作坊的土辦法,覃裕祥的工廠在30年前,硬是拿下了10萬隻衣架的出口訂單。
第一單的成功,宣告青山鎮的衣架産業,從手工作坊開始走向正規的企業生産。由於青山鎮的衣架質量好、售價低、利潤高,許多外地企業紛紛來此扎根發展。
在廣西荔浦市的一家衣架生産企業,工人在對衣架進行包膜處理。新華社記者 馮為民 攝
1995年,荔浦衣架産業開發區在青山鎮設立。衣架産業開始從青山鎮向整個荔浦市擴展。為了拓展市場空間,2000年前後,當地開始從國外進口優質木材,面向國際市場生産高檔衣架,開創了“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
為推動衣架産業協同發展,當地還設立了衣架家居行業協會,通過搭建資源共享與溝通平台,衣架産業從“單打獨鬥”逐步向集群化發展,並帶動了當地小五金、油漆化工等8個配套産業發展,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産業鏈。

為了讓小衣架更實用更精緻,頭腦靈活的青山人還在材質和工藝上下功夫,逐步採用冷軋鋼、不銹鋼、高分子塑料等新材料,環保涂裝、防滑處理也不斷升級,衣架不僅變得堅固耐用,也更符合現代家居的審美需求。
在做好衣架的同時,當地企業還積極參與“衣架標準”的制定。自2008年起,荔浦衣架企業陸續參與制定《木製衣架》《竹製衣架》等8個衣架系列産品國家輕工行業標準,讓原本依賴經驗的傳統工藝有了“國標”可依,荔浦衣架也從“有産量”一步步走向“有標準”。
面對全球市場多樣化需求,近年來,當地衣架産業加快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許多企業由單一衣架生産延伸至家居用品,打造自主品牌,拓展産業鏈、釋放新動能。
在廣西荔浦市的一家衣架生産企業組裝車間裏,工人們對衣架進行壓鉤組裝。新華社記者 馮為民 攝
在桂林毛嘉工藝品有限公司,定制化衣架自動生産設備將多樣化設計快速轉化為批量産能。依託自主專利,公司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生産工藝持續優化。“從純手工到半自動,再到全自動,效率翻了幾倍,産品品質也更好了。”公司生産總監邱高學説。
憑藉着精緻、美觀、實用等優勢,荔浦衣架在國際市場上一步步打出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我們的底氣就在於創新。”桂林華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高旭説,公司依託全鏈條創新,從原材料的林木種植,到自動化産線不斷優化,海外客戶對産品的認可度不斷提高。

從家庭作坊到智能工廠,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小小衣架,“挂”滿了全球許多家庭的溫暖和期盼,還“挂”出了青山鎮、荔浦市“無中生有”的經濟傳奇。如今,以青山鎮為發端的荔浦衣架産業正邁入“2.0時代”,意氣風發向着百億元級産業集群的目標穩步前行。
策劃:令偉家
統籌:曹建禮、朱斯哲、閆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