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這次,走基層走到了&&&......

我和同事跟着海電運維人員,從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平海碼頭出發,乘船來到了平海灣海上風電場,體驗到了保障那片萬家燈火背後的艱辛與不易

查看更多圖片報道

本網特別報道

2025新春走基層
  • 為非遺體驗奔赴一座城

    記者觀察到,春節申遺成功,讓國內游游客對探尋非遺的興趣和熱情空前高漲。中國旅行社協會聯合途牛旅游網發布的《2025春節旅游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北京廟會、廣東潮汕英歌舞、西北社火等獨具地方特色的非遺民俗活動,以及簪花、扎染、剪紙、漆扇等非遺手工技藝體驗吸引了眾多游客的青睞與興趣。

  • 北京鐵路局:在飛馳的春運高鐵上做元宵

    “這是我第一次做元宵,太好玩了”李思萱説。來自吉林長春的李思萱小朋友跟隨父母到北京旅游,沒想到在返程的高鐵上,第一次體驗手搖元宵的製作流程。

  • “火出圈”的哪吒墻繪賦能鄉村振興

    刷新中國影史最高票房紀錄,登頂影史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成為首部全球十億美元票房的非好萊塢影片……今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點燃觀影熱潮。隨着影片熱映,一幅巨幅哪吒墻繪也迅速走紅。

  • 傳承了3000年的節日 古都裏的非遺年景

    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鄭州以一場極具特色的嶄新年景,將千年商都的歷史底蘊與現代節慶的活力交織成章。商都遺址博物院、鄭州文廟與城隍廟,三座文化地標以非遺為紐帶,為這座古都繪就了一幅“可觸、可感、可傳承”的年味畫卷。

  • 通勤路途亦風景,一起“暢游”這條地鐵新線

    開通運營已近兩個月的這段北京地鐵3號線,你坐過了嗎?家住線路附近,將其作為通勤工具新選項的筆者經常乘坐,沿途拍下一組照片,帶你一起打卡體驗。

  • 在陳家祠堂裏迎春納福

    陳家祠堂的參觀預約在這個春節假期異常火爆,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家族祠堂,更是被譽為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其建築風格獨特,展現了嶺南建築的歷史韻味。特別是各種灰塑、石雕、木雕、磚雕、陶塑的工藝,令人嘆為觀止,是一座歷史與藝術結合的神奇殿堂。來自各地的游客紛紛趁着春節小長假,來這裡近距離感受其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品味嶺南的獨特文化。

  • 河北遵化湯泉村:年味,在煙火與溫情中流淌

    立春剛過,記者來到了河北省遵化市湯泉村。潺潺的溫泉水滋養着這個山坳裏的小村落。湯泉村的年味,在煙火與溫情中流淌。

  • 山東臨沂:非遺點亮紅火年味

    春節期間,山東省首個市級非遺館——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在萬眾期待中正式對外開放。春節假期,這裡一躍成為市民們的熱門打卡地。館內,琳瑯滿目的非遺項目精彩呈現,市民們得以近距離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人們穿梭於各個展區,沉浸在非遺的獨特韻味裏,為蛇年新春增添了一抹別樣的紅火與熱鬧,點亮濃濃的紅火年味。

  • 賞美景、看花燈、學成語——梨鄉水城年味濃

    蛇年春節期間,在河北邯鄲魏縣梨鄉水城,以“‘邯’情脈脈 ‘鄲’等你來 古都邀你過大年”為主題的“禮遇魏縣”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處處洋溢着祥和喜慶的新春氛圍。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賞美景、看花燈、學成語,歡度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

  • 小縣城裏的婚禮跟粧師:美粧見證幸福時刻

    春節,這個滿載着溫情與思念的節日,讓漂泊在外的游子紛紛踏上歸鄉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春節期間也是貴州多地舉辦婚宴的黃金時段。依照當地傳承已久的習俗,婚禮那幾日,主家早早籌備,連續兩三天擺起流水席,街坊四鄰、親朋好友圍坐一處,分享新人的甜蜜,讓濃濃的年味兒與新婚的喜氣相互交融。

  • 博物館迎來“貪吃蛇”

    去博物館正在成為春節假期的“標配”之一。春節期間,全國多個博物館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排着長隊的游客。在無人機視角下,超長的隊伍緩緩移動,宛如“貪吃蛇”的游戲畫面,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 心安即歸處:春節守護者的溫情與堅守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是歸心似箭的回家路,是大包小裹的節日佳禮,更是在一聲聲“回來啦”的問候中感受“心安即歸處”。然而,在這萬家團圓時,總有一些人為了心中的那份責任與牽掛,選擇留在異鄉,守護着需要他們的人。他們的故事,也成為了這個節日裏最溫暖的底色。

  • 香味漢服、AI設計……漢服裏的“黑科技

    山東曹縣是中國漢服生産銷售基地之一。隨着近幾年國潮風的興起,當地漢服産業迎來快速增長。2024年,曹縣漢服的線上線下總銷售額超過120億元,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50%。

  • 一位非洲留學生的中國情緣

    春節,這個承載着中國人闔家團圓美好期許的節日,於在華外國人而言,亦是感受華夏文化獨特魅力的關鍵節點。蛇年新春,贊比亞眼科醫生拉比斯(Labisi Arthur Siloka)選擇留在北京過年。他目前正在首都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個體驗中國傳統佳節的良機,更是深入探尋中國文化、沉浸式品味中國年味的珍貴契機。

  • 高鐵新程,民俗賀歲,萊州新春“年味”濃

    春節前的幾個月,山東萊州迎來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萊州高鐵站正式開通運營,北京到萊州的直達高鐵全程僅需3個半小時。與此同時,萊州的春節習俗也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舌尖上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的展示讓這座千年古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共同繪製出一幅萊州新春的“年味”畫卷。

  • 走進蘇州園林 感受江南年味

    春節期間,江蘇省蘇州市園林景區迎來八方游客,處處人潮涌動,熱鬧非凡。蘇州市園林局直屬拙政園、留園、虎丘、獅子林等14家園林景區共接待游客121.39萬人次,同比增長13.07%。

  • 年輕人重塑春節團圓方式

    春節回家過年的傳統習俗,承載着中國人對團圓的深切期盼。表面看,回家過年卻不住家裏而選擇住酒店,似乎背離了傳統,然而實際上,這正是現代生活與傳統年俗在屢次碰撞之後達到的新平衡。

  • 蛇年賀歲 鏡頭下的年味兒

    乙巳蛇年春節期間,我們一路向北,飛機上座無虛席,去感受爆火後的冰城哈爾濱,看看“爾濱”的那些新變化。哈爾濱街上人流如織,處處流光溢彩,寒冷的天氣和火熱的氛圍交織。

  • 遼寧瀋陽:逛燈會賞民俗 這個年“非遺”味兒很濃

    “非遺”賀新春,紅火過大年。記者在遼寧省瀋陽市和平灣新春燈會現場看到,除了傳統的賞花燈以外,精彩的“非遺”表演、歌舞表演等極具特色的民俗展示,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其中,打鐵花、火壺、煙花瀑布,讓游客大呼過癮。據了解,本次瀋陽和平灣新春燈會布展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共展出50多組巨型花燈,每日游客超過兩萬人。

  • 海南:活動豐富 人氣旺

    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日海南接待游客955.84萬人次,同比增長0.5%。人們在當地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樂享假期、歡度節日。

加載更多 »

聚焦

2025新春走基層
  • 百年龍燈蛻變記

    2月12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舞龍燈、鬧元宵,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刻在國人骨子裏的節日浪漫。

  • 獨特舞龍活動把這裡元宵節的氛圍感拉滿

    鞭炮齊鳴,65支龍燈隊伍從四面八方魚貫進入縣城主幹道……2月12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夜色將至,在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城裏,一年一度的“舞龍炸龍”民俗活動開始上演,元宵節的氛圍感在這裡拉滿。

  • 山東煙&:扭秧歌送漁燈 漁燈節“海味濃” 

    2月11日,農曆正月十四,在山東煙&黃渤海新區第33屆漁燈節古現街道分會場,漁民們以花車巡游、扭秧歌、送漁燈等形式歡慶節日,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漁業豐收。

  • 山東多地慶元宵節 展民俗風采

    元宵節到來,在山東青島膠州市鋪集鎮,身着艷麗演出服的村民們,歡快地扭動秧歌,紅紅火火的大秧歌讓節日氣氛愈加濃烈,表達着群眾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

  • 廣西百色:特色産業引領鄉村振興

    廣西百色老區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産業。其中,蔬菜、芒果、油茶、八角種植面積都超過百萬畝,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春節假期過後,記者走進百色市田陽區番茄、柑橘等生産基地,感受熱火朝天的生産場景。

  • 在文化大廟會上感受山村新變

    正月十五元宵節。福山文化大廟會在後蔣福山村舉辦。早晨八點,村內的各個角落就逐漸熱鬧起來,準備售賣山貨的村民把精心準備的産品整齊擺在家門口的小攤上;舞龍舞獅、扭秧歌和小車會的演出隊員陸續就位;元宵市集的攤主們整理着各色商品,等待進山的游客。

  • 元宵節,林海深處收到“月的消息”

    2月12日,蛇年元宵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登月服命名為“望宇”、載人月球車命名為“探索”。中國人正朝着“蟾宮折桂”的目標穩步前行。

  • 洋面孔扭起大秧歌

    洋面孔扭起大秧歌,引發現場觀眾歡呼聲不斷。“不同文化的碰撞讓傳統秧歌表演更加豐富,也讓來自海內外的朋友們能充分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太精彩了!”現場觀眾白艷華感慨道。

  • 跨越千里 接力幫扶結碩果

    2023年7月,無錫市衞生健康委下屬三甲醫院9名技術骨幹組建“1+8”幫扶醫療隊投入對口支援青海醫療的工作中。隊員們顧不上高原缺氧引起的失眠、頭痛、高血壓等反應,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 百年漁燈照亮“闖海”精神

    農曆正月十四太陽落山後,山東省煙&市黃渤海新區古現街道的漁民們來到海邊,將手中的漁燈點亮,放入大海。

  • 老船長的最後一個春運

    12日,元宵節,清晨6點。海面飄起的淡淡薄霧,在“粵海鐵1號”船舷欄杆上凝結出水珠。早早吃完湯圓的蘇小波快步走入船舶駕駛室,熟練地指揮船員們做好航行準備。

  • 山村新事:一處閒房,兩份收益

    元宵節一大早,山東省龍口市石良鎮豐儀店村村民慕福亭就來到村裏的松茸生産車間,穿好防護服,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松茸採摘下來,放入筐中,隨後存入冷庫保存。

  • 全城人都來拔河了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每年農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當地都會舉行被稱為“萬人扯繩賽”的拔河民俗活動。數萬名多民族群眾在一根長度超過1800米的鋼繩兩側競技,對當地人而言,這就是一場共慶新春的民俗嘉年華。

  • 穿越時光的市聲——山東周村古商城新春走訪見聞

    記者隨人群步入被稱為“大街”的主街道,街面鋪着青石,兩側青磚黛瓦的明清建築錯落有致,刻滿歲月的痕跡。置身其間,仿佛穿越時空,隱約看到幾百年前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的繁華盛景。

  • 海拔4700米風雪中的春運信號守護

    春運期間,在海拔4700多米的青藏鐵路安多火車站,西藏那曲信號車間安多信號工區的工人們正頂風冒雪,爭分奪秒,確保鐵路信號設備的正常運行,為旅客的平安出行保駕護航。

  • 你敢信?萬人拔河僅用一根繩

    農曆正月元宵節前夕,63歲的臨潭老人馬寶瑞換上乾淨衣裳,特地走上街頭,來看大夥兒佈置拔河用的鋼繩。“我們這裡的萬人拔河比賽,又叫‘萬人扯繩’,上萬人用一根繩分成兩方來拔。”馬寶瑞説,他上一次參加這個拔河活動還是17年前,今年他專門到縣城就是為了繼續體驗這項非遺民俗活動。

  • 海拔4700米風雪中的春運信號守護

    春運期間,在海拔4700多米的青藏鐵路安多火車站,西藏那曲信號車間安多信號工區的工人們正頂風冒雪,爭分奪秒,確保鐵路信號設備的正常運行,為旅客的平安出行保駕護航。

  • 電能質量管理員:為不一樣的“心電圖”把脈

    這個場景,頗像是醫生拿到了問診者的“心電圖”,要從一段異常的波形中找到原因。作為國家電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臨港能源服務中心的電能質量管理員,為企業用電情況把脈,是羅瀟和孫磊的工作日常。

  • 走筆丨早春,觸摸新興産業的脈動

    元宵節前夕的2月9日,記者來到動力電池生産企業廣西寧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跟班”車間主任,來到製造一線,近距離感受這一新興産業的氣息變化。

  • 楊家埠花燈點亮中國年

    臨近元宵節,在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東楊家埠村一家花燈企業的生産車間內,工人們忙着趕制花燈訂單,蛇元素花燈成為各地為元宵節增色的搶手貨。

加載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