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百年龍燈蛻變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2 23:35:37
來源:新華社

新春走基層|百年龍燈蛻變記

字體:

  新華社南昌2月12日(記者袁慧晶)2月12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舞龍燈、鬧元宵,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刻在國人骨子裏的節日浪漫。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劉昂分外期待蛇年元宵節的這個晚上。他和其他10位來自江西師範大學的留學生將組成一支龍燈隊,穿上中國傳統的舞龍服飾,與江西南昌青雲譜區青雲譜鎮的村民一起,參與到元宵踩街展演活動當中。

  圖為劉昂和他的同學們正在為元宵舞龍踩街活動進行訓練。新華社發

  “我們舞的這條龍會發光,紅紅火火的,在夜裏非常漂亮。”劉昂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和自己來中國前在孔子學院看到的舞龍不一樣,感覺更炫酷。劉昂在團隊中負責舞龍頭。他已經學會了舞八字、騰躍行進、穿龍尾等動作,還要在舞龍隊行進時把握團隊節奏。

  他們使用的龍燈來自青雲譜鎮城南村的城南龍燈廠。這個村莊有着700多年的扎龍燈、舞龍燈歷史,最早舞的是板凳龍,隨着時代的發展,板凳龍逐漸由更為靈活輕巧的彩色布龍取代。

  龍燈廠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最早只是個小作坊,一年賣出的龍燈不足20條。2008年,城南龍燈被列為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後,傳承人史克濱不斷改良龍燈製作技藝,生意從區裏做到市裏,從省內再到省外、國外。

  但傳統龍燈的市場畢竟有限,如何讓更多的人舞起龍燈呢?意識到市場瓶頸的史克濱,在保留龍頭核心製作技藝的同時,開始根據現代人的需求對城南龍燈進行改良。

  竹制龍身骨架遠距離運輸易損,他就用韌性好的塑料代替竹子;夜間舞龍用明火會有消防隱患,他就在龍身、龍頭加上LED燈;組織舞龍難湊齊人、體力不好的人舞不動,他又研發了可單人獨舞、老少皆宜的迷你龍燈——彩帶龍。

  “龍燈行業是以一年的元宵節作為收官日,龍年的龍燈銷量突破了三萬條,其中有兩萬條是改良版的迷你龍燈,60%的訂單來自中小學校園。”史克濱自豪地説,龍燈行業從吃“節日飯”變成了吃“四季飯”。

  圖為春節期間,一名孩子在南昌街頭舞彩帶龍。新華社記者 郭傑文 攝

  寧秋生是龍獅運動國家B級教練員,目前在南昌百樹教育集團擔任體育老師和舞龍教練。“我們學校已經普及了彩帶龍健身操,列入體育課的必修項目。學校的舞龍社團也從幾年前的無人問津,到如今的上千人報名層層選拔才能加入。”寧秋生説,很多孩子在舞龍之後,體質和專注力有所增強。他的女兒不到10歲,已學習舞龍6年,一手龍珠轉花耍得極為流暢。

  “彩帶龍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低齡孩子參與舞龍,最輕的彩帶龍只有200克;龍頭也延續了城南龍燈Q萌可愛的外觀,讓孩子們從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史克濱説,從2020年推出迷你龍燈至今,他先後贈送給了6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以推廣舞龍運動。他還聯合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編寫了彩帶龍舞龍教程,積極參與中國龍獅運動協會組織的全國健身龍舞推廣套路項目,準備跨界“圈粉”健身愛好者。

  青雲譜鎮副鎮長艾妮説,通過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項目推廣,城南龍燈已經從一種年俗道具成為了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在市民公園、健身廣場上,時常能看見舞彩帶龍鍛煉的老年人。

  70歲的熊福根是彩帶龍的首批“老年粉絲”之一。龍身畫圈寓意財源滾滾,對龍、背龍、跨龍、推龍等一系列花式動作令人目不暇接……他的拿手絕活是踩着輪滑舞龍,每次表演都引來人們陣陣喝彩。

  圖為熊福根在滕王閣下踩着輪滑表演彩帶龍。新華社記者 袁慧晶 攝

  自己玩不盡興,熊福根還把老伴拉來一起玩。每次去操場鍛煉,老兩口耍的彩帶龍總能引來圍觀。發現舞彩帶龍簡單易學、玩起來不受場地限制後,更多老人加入了舞龍隊伍。他們一致好評,“玩彩帶龍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討個好彩頭。”

  “龍燈文化要與時俱進,才能真正融入時代、融入生活,獲得生命力。”史克濱還有更大的夢想,他希望,城南龍燈能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扇窗,為中國龍燈成為世界性的吉祥符號埋下一粒希望的種子。

  他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關春梅是美國一所公立高中的中文教師。從2017年開始,她通過網絡向史克濱購買了數條長龍和上百條彩帶龍。“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立竿見影。以前中文班招生只能招到4個班,組織舞龍隊後,6個班的學生爆滿。美國孩子因為龍燈對中國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春梅在接受記者越洋電話採訪時説。

  因為演出效果好,一些其他學校的老師也來了解購買渠道,關春梅就組建了一個城南龍燈團購群。目前,群內已經有數十所美國學校的老師購買了城南龍燈,作為節慶活動的道具或是了解中國文化的教學用具。

  據不完全統計,城南龍燈已出口到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捷克、埃及等36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龍”的“洋粉絲”隊伍仍在擴大。(視頻記者:郭傑文)

【糾錯】 【責任編輯: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