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專訪:為了讓巴西人了解今天的中國——訪巴西翻譯家阿爾米頓·雷斯
2017-08-27 14:00:1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聖保羅8月26日電 專訪:為了讓巴西人了解今天的中國——訪巴西翻譯家阿爾米頓·雷斯

  新華社記者王正潤

  傍晚時分,在巴西聖保羅的家中,翻譯家阿爾米頓·雷斯坐在搖椅上入迷地讀著老舍《駱駝祥子》的中文版。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葡萄牙語譯本就出自他之手。

  雷斯的中文名叫何覓東。1990年,雷斯在聖保羅大學就讀時接觸到中文,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産生濃厚興趣。為深入學習中文,他前往中國四川大學留學一年,學習對外漢語課程。此後,他還通過自學或跟私人教師學習漢語,並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6年。

  與大多數外向熱情、活潑好動的巴西人不同,人到中年的雷斯安靜文雅,甚至有些靦腆。此前記者曾多次致電,他都以不善言談謝絕採訪。在朋友勸説下,他終于答應,但仍表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採訪對象,可能會讓記者失望而歸。

  這樣一個內斂的巴西人,與莫言從未謀面,但通過翻譯其作品,與莫言在靈魂深處進行了一場美妙的邂逅:2013年,他翻譯了莫言的中篇小説《變》,2015年又翻譯了莫言長篇小説《蛙》。

  雷斯説,莫言的作品將中國的鄉土風貌、近代歷史與魔幻現實主義融合在一起,但這些文化和歷史的片段,對巴西讀者而言十分陌生。因此,如何用巴西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同時又原汁原味地展現莫言作品精髓,是他面對的最棘手的難題。

  “在翻譯中首先要抓住莫言作品的語言特點,然後用葡語進行再創作,以展現其作品精髓。”他舉例説,莫言作品使用了大量鄉土語言,具有濃厚的區域性特色。為了展現這一特徵,他在翻譯中也運用了大量的巴西鄉村語言。為了讓讀者感受到作品的中國情調,他還創造性地使用了一些葡語中沒有的句式。

  過多鄉村語言的應用甚至讓出版社懷疑他的葡語水準,並在第一次編輯時把他精心使用的表達方式當成錯誤加以修改或刪除。“我不得不用比翻譯作品更長的翻譯手記,向出版社編輯解釋為什麼要這樣翻譯、這種方式要表達什麼。”

  另外,如何讓巴西讀者理解莫言作品中每一個人物名字的含義也讓雷斯特別頭痛。他説,出版社並不想在作品中插入太多注釋,因為那樣會破壞閱讀的連貫性。但不注釋讀者又無法了解人物名字的意義。

  雷斯認為,翻譯作品幾乎不可能完全展現原文所有的思想和語言特點,翻譯中總會丟失一些東西。目前已有一些中國當代作家的葡語版作品在巴西出版,但大部分是從英譯作品而來,不能很好地表現中國文化特色。因此,他都是讀中文原著,並尋求中國朋友和老師的幫助,解答疑難語句,同時也會參考一些英文或西班牙文的翻譯方法和處理方式。

  為了檢驗翻譯是否保持原汁原味,他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讓懂葡語而母語是漢語的人讀他的翻譯,並請他們指出那些偏離原本味道的地方。

  雷斯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唐詩,“唐詩所描繪的場景簡直美極了”。他同時又略有遺憾地説,葡語版唐詩雖然譯出了詩的意境,但唐詩特有的語言美卻沒有表現出來。

  老舍是雷斯最喜歡的中國作家,他時常會讀《駱駝祥子》。對于為什麼選擇翻譯莫言的作品,他坦言主要是因為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巴西期待莫言的作品,應出版商要求而譯。

  雷斯認為,中國和巴西地處地球兩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過去,巴西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主要集中在武術、針灸、風水、易經等方面,而隨著中國的發展,巴西人對于當今的中國社會充滿好奇。越來越多巴西人開始學習漢語,也逐漸涌現出一些翻譯家。“我們需要更多學者、更多翻譯家,以便對中國文學了解得更深入。”

  雷斯還把當地孔子學院的雜志翻譯成葡萄牙語,希望讓更多巴西人了解21世紀的中國。他説,也許將來會翻譯一些能表現當代中國的文學作品。

  返回巴西後雷斯曾去過一次中國,並打算最近再去一趟。他説,中國對他來講就像一個老朋友。他時時刻刻想念北京的模樣,很想去看一看北京的變化。他了解到現在生活在北京幾乎可以通過電子支付購買任何東西,對此他十分期待去試一試。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印度西北部兩邦發生騷亂致31死亡
    印度西北部兩邦發生騷亂致31死亡
    鷺島尋“白鷺”
    鷺島尋“白鷺”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549902